广东中小学科技研学“沃土行动”启程 ,走进中大国家超算中心

南方+

近距离观摩“天河二号”“天河星逸”,体验“算力火箭”互动游戏,完成科技研学探究任务……日前,40名广州市九十七中晓园学校学子满怀惊喜与好奇,走进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以下简称“超算中心”),此次活动也代表着广东省中小学科技研学“沃土行动”项目试点阶段首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如图

据南方+记者了解到,面向全省中小学生推出“沃土行动”,是广东省积极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创新举措,也是继今年暑期推出的首期“脱颖训练营”后,又一项切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探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广东行动”。

如图

据介绍,组织中小学生走进一流大学院所,接受科学大家名师指导,感受国家前沿科技,是“沃土行动”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中山大学科技探索营”由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指导中心主办,广州市教育局协办,以“计算科学与大数据”为主题,为中学生们提供了一次近距离领略现代科技的难得机遇。

如图

如图

当天,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走进超算中心,观看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宣传片,直观感受算力时代新基建的强大魅力。在超算科普教育基地,科研导师向学生们介绍了我国超级计算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和目前部分领域领跑国际的历程,并从超级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研制及发展超级计算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内外典型超级计算机中心及其发展态势等方面,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作了一次科普讲座。

“原来超级计算机一秒钟能算10.07亿亿次!”初二年级学生陈浩州在笔记里写道,“我希望长大后也能设计更快的芯片。”

如图

走进“天河二号”“天河星逸” 超算主机系统机房,巨大的机柜、闪烁的指示灯,更是让同学们对超级计算机的 “庐山真面目” 有了清晰认知,纷纷发出惊叹之声,好奇心与探索欲被充分激发。

超算中心专家岳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解读计算科学与大数据领域的奥秘,打开了了解科技前沿的宏大视野。“我是超算小专家” 超算知识趣味游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即学即用,踊跃答题,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平时在课堂里讲大数据,孩子们总觉得遥不可及,今天站在‘天河二号’面前,他们眼里有光、问题不断,这份震撼和向往正是科学课堂最缺的那把火!”广州市九十七中晓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红燕感慨地说。

据介绍,“沃土行动”是广东省在科学教育领域的一次“先行先试”。该行动旨在以“学生出校、资源进校”的双向流动模式为核心,营造一个超越传统课堂边界的科学教育新生态。在试点阶段,项目主要致力于探索校外研学的社会协同机制与路径,使省内实验室、科研机构等真实科研场景成为中小学科学课堂的延伸与补充,将前沿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为优质的科学学习与探究实践资源。同时,这也是广东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基础的关键举措,意在通过常态化的社会协同,联动科研院所、科创企业、高等院校等多元主体,为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提供更多、更好、更丰富的科学学习与探究实践机会,为广东科技创新人才 “沃土” 播种育苗,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鲜活力量。

如图

据悉, 2025年11月至2026年1月期间,全省还将有16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陆续参与该项目试点,分别走进琶洲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和北大-广东激光等离子体研究院等科研基地,围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健康、激光等离子体等前沿领域开展研学实践,让更多学子在 “沃土行动” 中收获知识、启迪梦想,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与创新潜力的新时代青少年。

南方+记者 叶丹

编辑 刘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