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开放大学开设了《“十五五”规划大家谈》专栏,广邀学校领导干部和师生谈思路、提建议、说期望,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一场“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也揭开了这所终身教育高校未来方向。作为服务广东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力量,广开以“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机制推进规划编制,既总结“十四五”收官成效,又以务实的作风推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承启节点,这所扎根南粤的开放大学如何打破教育类型壁垒、创新服务模式,让不同群体都能享受到泛在可及的学习资源?近日,该校党委书记幸小涛从教育融通、办学支撑、民生服务三个维度详解了广开“十五五”期间的发展规划。
打破教育层次壁垒,建造全民成长“立交桥”
问:现在不少人想边工作边提升学历,却面临职业培训学历不能衔接学历教育、不同学制之间衔接不畅等问题。要构建大家都能受益的终身教育体系,广东开放大学未来有哪些具体思路来打破现有壁垒?
幸小涛:广开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创新工作机制为主抓手,持续深化“职继普”融通一体化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会从横向、纵向、双向三个维度同步发力。
横向层面,我们会以“一套标准”实现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管理同频。具体来说,就是着力统一教学管理规范,一体化设计并实施教师工作量核定办法。同时,一体化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制定及更新各专业学分认定规则,让职业教育固定学制与开放教育弹性学制并行管理、有效衔接,避免因管理标准不一导致的学习断层。
纵向层面,以“一条链子”推进纵向贯通,实现中高本无缝衔接。针对中职、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的衔接,研究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阶段课程目标、内容与考核要求。还会制定标准化的中职、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课程学分认定细则,从管理机制上保障人才成长“立交桥”的畅通无阻,让学生能根据自身需求稳步进阶。
双向层面,以“一个理念”推进双向互通,实现学习者能力和学历双提升。广开会强化系统观念,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依托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的专业资源,发挥体系办学优势,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同时深化书证融通,结合省1+X证书制度,建设一批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优质课程资源,推进学习者学历与非学历学习成果互认和转化,让学习成果能真正“用起来”。
广开还将继续建好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完善资历框架与协同治理机制,优化学习成果认证与互认转换机制,统一学分银行学习成果学分值计量标准,打造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立交桥”。

创新办学机制,筑牢终身教育发展支撑体系
问:要让不同类型的教育真正衔接起来,需要有实打实的基础,如内部管理、办学能力等。广开打算如何破局,为终身教育筑牢“根基”?
幸小涛:要做到“职继普”融通,必须有坚实的办学支撑体系。我们会从机制创新、特色发展、数智赋能三个方面夯实基础。
在机制创新上,要实现效能化发展。一方面要落实依法治校,构建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为依托,以学术委员会、“双代会”、理事会等为支撑的现代化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激发办学动力。
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广开将深化工作机制改革,优化整合内设机构职能,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推进二级分配改革,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实现运行效能最大化。同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德能勤绩廉”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把“德、成果、贡献度、以校为家、以师生为本”作为培养干部和选人用人的“五个维度”。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引导支持力度,突出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导向。
在办学能力的特色发展上,广开会以“双擎牵引”为动力,以干部教师队伍为依靠。将以省强特色高校建设和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抓手,形成开放教育强特色、职业教育高水平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做强老年学等重点学科,建设一批与区域产业匹配的高水平专业群。抓准产教融合着力点,大力开拓校企协同育人新局面。加强国际合作,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和职教出海。
同时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工程、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工程、干部能力作风融合提升工程、干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程、数字赋能干部人才储备工程等七大工程,全方位提升干部和师资队伍水平,为办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问:现在大家不管是上课还是办理各种事务,都希望更方便高效,数智技术能为教学提供不少助力。接下来,广开会如何运用AI、虚拟现实等数智手段,让教学管理规范统一更高效、学制衔接更顺畅?
幸小涛:在数智赋能上,广开会从三个维度推进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
一是提升数智教育水平,推进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教学应用,推动专业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加大对融媒体教材、虚拟仿真实验、新形态课程资源的建设。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打造学习新范式,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是提升数智治理能力,以“数智融合”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校本数据治理体系,构建全域数据中枢。以“一数一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核心目标建设统一数据中台,建设校园治理智能中枢,打造高效协同的治理闭环。
三是提升师生数智素养,针对不同群体特征,分众化开展数智素养培训。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培训、数字化课程开发培训,推动教与学的模式革新。增设数字技能课程,鼓励参与数字创新项目,培育适应数字时代的人才。

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终身学习便民网络
问:开放大学的核心使命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然而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差别很大,老年朋友想学新的科技,乡村群众想掌握种养殖技术,产业工人想提升技能涨工资。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广开会如何优化服务?
幸小涛:服务民生需求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五五”期间,我们会聚焦重点群体,从体系建设、专项服务两个方向发力,打造覆盖广泛、精准有效的终身学习服务网络。
首先是建强全省办学体系,让服务触达更广泛。我们会强化省市县开放大学间的联系与协同,形成省级引领、市县协同、一体发展的事业共同体。健全体系发展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市级开放大学二级管理体制。推动基层开放大学努力建成区域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乡村振兴教育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学习服务。
同时推动全省开放大学体系在服务地方定位发展中找准办学发力点,提炼办学特色,形成办学优势。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探索未来学校、未来课堂、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学习型社区建设典型案例,以开放教育新作为助力高质量发展。
其次是针对重点群体推出专项服务。在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方面,我们会以网格化老年教育拓展服务维度,优化五级办学网络,激发体系活力,努力将广东老年大学打造成老年教育主渠道、银发经济“催化剂”。探索引入社会力量,破解资源供给瓶颈,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结合,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还会建立社区银龄智库,助力老有所为。
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工人培育方面,会推广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探索构建“专业+证书+平台+社会服务”新型乡村振兴教育机制。新增和优化涉农专业,坚持课证融合,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水平。同时建成覆盖全省的乡村教育办学网络、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乡村振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批区域性教学实践基地。针对产业工人,将实施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和学历双提升计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资历和学分互通互认。
“十五五”期间,学校将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和高水平高职院校取得新突破,为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贡献力量。“十五五”时期是是广开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水平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将锚定教育强国战略,聚焦“强国建设、广开何为”的时代命题进行谋划。广开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实践,为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广东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撰文:黄子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