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采用国内领先的原位穿刺开窗技术重建内脏血管,成功挽救一名濒临破裂的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手术史复杂,开胸风险极高
61岁的张阿姨(化名)因突发胸背剧痛被送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检查发现是凶险的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已达7厘米,随时可能破裂。省医血管外科立即开通绿色通道,收入院救治。
情况特别棘手。张阿姨十年前因A型主动脉夹层做过开胸大手术,术后还经历了四次胸骨清创。如今再次开胸的风险极高,但瘤体位置特殊,累及供应肝、肾、肠等关键内脏的血管分支,尤其是左肾动脉和腹腔干动脉竟从危险的假腔发出,这给微创手术带来了巨大挑战。
省医血管外科主任王劲松团队决定迎难而上,采用高难度的原位穿刺开窗技术进行微创治疗。简单而言,这种技术需要先放入带窗口的主动脉支架,然后像“穿针引线”一样,透过支架上的小窗,用特制穿刺针精准穿透内膜和旧支架覆膜,建立通道,再放入分支支架重建每根内脏血管。
手术最大的难关,是要在薄薄的血管内膜和旧支架上精准穿刺,建立通往左肾和肝脏的血管通路。一旦失败,就意味着要转为创伤大得多的开腹手术。同时,因张阿姨的过往手术史,导致上肢血管无法使用,所有操作只能经由双腿血管完成,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高难度手术失血仅约100毫升
在复合手术室里,王劲松团队一步步精细操作:改装支架、精准定位、开窗、穿刺、放支架……最终,张阿姨的右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难度最高的左肾动脉和腹腔干动脉被逐一成功重建。
手术失血仅约100毫升。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被完美隔绝,所有分支血管血流通畅。张阿姨恢复顺利,一周后出院,复查结果理想。
这一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展现了微创技术在复杂动脉瘤治疗上的显著优势。
手术团队提醒,要预防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具体而言,首先要管好血压,高血压是血管最大的压力来源,一定要遵医嘱按时吃药。其次,要管住嘴、迈开腿,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控制好血糖、血脂和体重,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后,要避免突然的剧烈压力。比如提重物、情绪极度激动、用力排便等,这些都可能让血压瞬间飙升;要戒烟及避开二手烟,避免损伤血管壁。
南方+记者 钟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