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全运会,12秒81!刘景扬终圆梦

南方+

11月19日的广州奥体中心,夜色被跑道灯点亮。女子100米栏决赛刚刚尘埃落定,一个身影在冲线后没有太多停留,而是奔向看台。

她是刘景扬。12秒81,冠军。

11月1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女子100米栏决赛,广东队选手刘景扬以12秒81的成绩夺冠。南方+记者 郑新洽 摄

11月1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女子100米栏决赛,广东队选手刘景扬以12秒81的成绩夺冠。南方+记者 郑新洽 摄

在人群的欢呼与镜头的追逐中,她与专程从珠海赶来的母亲刘小平紧紧相拥。这个用20年奔跑换来的瞬间,在无数人的朋友圈里定格、传递。

“她真的不容易!”看台边,母亲刘小平的呼喊,压过了全场的喧嚣。

这句话里,装着一位27岁运动员的20年田径人生,入选省队13年,第三次踏上全运会征程,前两届,她甚至未能站上决赛的起跑线。

“上届比完,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在职业生涯结束前,站上一次决赛。”如今,她不仅站上了决赛,更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尽管赛前并非夺冠热门,尽管身旁站着吴艳妮、林雨薇等名将,但在赛后面对“黑马”的标签时,刘景扬只是从容回应:“没有什么所谓的‘黑马’,大家实力都很强。”

11月19日上午,刘景扬在100米女子跨栏小组赛中遥遥领先,最终以头名成绩出线。南方+记者 梁钜聪 摄

11月19日上午,刘景扬在100米女子跨栏小组赛中遥遥领先,最终以头名成绩出线。南方+记者 梁钜聪 摄

然而,这匹在众人眼中的“黑马”,却是母亲心中从未怀疑过的“天才”。

刘景扬幼时因喘息性支气管炎入院,医生建议通过运动增强体质。曾是全市短跑冠军的母亲刘小平,就此为女儿推开了一扇通往跑道的大门。

“3岁开始,她比闹钟还准,天不亮就喊我起来跑步。”刘小平的记忆里,冬天再冷,女儿也会裹上衣服跟着出门,“跑热了就搓着小手笑。”

7岁半时,她的运动天赋已难以掩盖,跑跳能力远超同龄人。2011年,14岁的刘景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运动会上横扫100米、200米、100米栏和4×100米接力四枚金牌。

2012年,怀揣着对偶像刘翔的向往,她追随名教练戴建华前往珠海。这是梦想照进现实的起点,却也成了她成长路上艰难的一次转折。

从普通校园踏入专业体校,母亲又不在身边,正值青春期的刘景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迷茫。“那时她身高猛长到一米七几,体重也涨到130多斤,”刘小平回忆,“学习和训练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察觉到异样的母亲毅然放弃工作来到珠海,珠海体校也伸出援手,安排她在学校担任宿舍管理员。就这样,母女二人把家安在了体校宿舍里。

11月19日,十五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广东队选手刘景扬夺冠,母亲现场为她点赞。南方+记者 吴明 摄

11月19日,十五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广东队选手刘景扬夺冠,母亲现场为她点赞。南方+记者 吴明 摄

爬板樟山减重、精心调配饮食……在母亲无微不至的陪伴与体校科学系统的训练下,刘景扬在珠海的五年,为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与体能根基。

随后,刘景扬在广东省田径队总教练麦国强带领的专业团队指导下,训练也进入了全新阶段。研究技术视频,逐帧分析顶尖选手的栏间节奏,使用高精度测速仪辅助练习……科技赋能下的训练体系,让她的技术日臻完善。

3个月前,在浙江举办的全国田径锦标赛预赛上,她跑出13秒03,刷新个人最好成绩。

“之前感觉速度、力量、技术有些割裂。”她分析道,“经过长时间思考练习,最近终于找到了把这三方面融合在一起的方式。”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位运动员走向成熟的标志。

“登上珠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刘景扬这样形容自己的成长,“我们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是我们自己。”从7岁开始田径训练,到27岁站上全运会最高领奖台,她用她的青春,做了一场自我实现的梦。

全运会赛场落下帷幕,新的征程已经开始。对刘景扬来说,12秒81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南方+记者 吴枫

编辑 刘梓欣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