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山区农业难题,信宜“飞”出低空运输新动脉

南方+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力量。去年以来,信宜市通过示范带动、广泛宣传、技术培训、优化服务及吊运三华李观摩活动等方式,加大农用无人机应用场景的推广力度,推动低空经济“飞”速“出圈”,助力农业生产插翅腾飞。

信宜市社村公司等部门针对山区“种植难、管理难、运输难”三大痛点,联合各镇资源组建专业化飞防团队,运用适配山地作业的无人机飞防、吊运系统助农增收。

信宜市社村合作飞手在百香果果园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易相宇 摄

信宜市社村合作飞手在百香果果园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易相宇 摄

去年11月份至今,信宜市社村公司已在信宜开展大疆植保无人机培训6期,累计培训学员人数86人。其中一支飞防服务队购入植保无人机13台,航测无人机3台,队伍已在信宜市11个镇开展飞防作业累计22779.6亩,开展农资农产品吊运累计582439.5斤。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联合社村飞防服务队,畅通农资上山、农产品下山通道,累计为农户免费吊运三华李35万斤,将果实从陡峭山地运至冷链点的耗时从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极大降低了采摘运输环节的人力成本与损耗,解决了山区果园“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难题。

信宜市社村合作飞手在水稻田进行植保作业。易相宇 摄

信宜市社村合作飞手在水稻田进行植保作业。易相宇 摄

在这场技术变革中,一批“新农人”正崭露头角。“80后”新农人李森,曾从事土建工程工作。今年3月份,他报名参加了信宜市社村公司举办飞防培训班,4月份就果断购置了无人机。他从地勤做起操练自己的技术,能熟练操控无人机后他便承接了玉米飞防、农业吊运等项目,5月份收入达到2.5万元。

李森说,他将继续考取CAAC证书,继续购入多台无人机壮大致富“飞”力量。

目前,信宜市社村公司等部门已整合该市80%的无人机作业队伍,推进建设镇级飞防服务队,服务覆盖近200个行政村,广泛应用于施肥、植保、运输等环节。并与种植户开展防治果实蝇(针蜂)的合作,形成一套三华李针蜂、叶螨等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引。

茶山镇开展农用无人机技术推广。易相宇 摄

茶山镇开展农用无人机技术推广。易相宇 摄

“接下来,我们将深化与高校及科技企业的产学研协同,重点攻关5G无人机智能巡检、AI果园精准管理等前沿技术应用,同步强化基础设施适配与人才梯队建设,持续完善‘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产业增效’闭环,全力打造粤西山区农业现代化示范样板。”信宜市社村公司飞防经理易相宇说。

撰文:李阳诗 通讯员 高干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