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DJI大疆农业正式发布T100S、T70S及T55三款农业无人飞机。
旗舰机型T100S搭载最新激光雷达,实现“空中智驾”,适用于超大地块、果树植保、农资吊运及蔬菜作业等多场景;T70S以更高性价比满足中型地块种植户、中小果园自用的多样化需求;T55则主打轻量化设计与单人作业便捷性,让新用户轻松入门。

大疆T100S 受访者 供图
具体来看,T100S最大起飞重量149.9公斤,喷洒系统容量达85升、播撒载重90公斤,吊运载重95公斤。搭载DB2122智能飞行电池与创新机载电池散热器,实现“边飞边散热,作业不超温”。
T100S的播撒系统拥有126升的超大容量(载重90公斤),可一次播撒两袋肥,配合400公斤/分钟的超大流量。
在吊运功能上,T100S最大吊运载重达95公斤,满载垂直升降速度提升至4米/秒。全新的货物避障算法与自动消摆功能,让吊运作业更加平稳安全;轨迹复演功能可记录手动飞行路径,实现两点间自动往返作业,适合重复性运输任务。全新拉杆式弃绳脱困机制,3秒内即可完成释放,进一步保障作业安全。

受访者 供图
安全系统是本次T100S的核心亮点。搭载全新256线激光雷达,点云密度提升153%,对电线等细小障碍物的探测距离提升5倍;新一代毫米波雷达收发天线数量增加130%,点云密度达25万点/秒,这意味着T100S对电线的避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保险政策从7米/秒以内全保提升到了10米/秒以内全保,13.8米/秒对非线状障碍物避障。AR辅助功能为飞手提供全面视野,全新升级的三目视觉系统在起降时支持水平360度行人车辆检测,作业中可生成AR航线、返航点投影,降落点投影画面,构建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
大疆T70S喷洒载重50升,播撒载重70公斤,吊运载重70公斤,配备30安时智能电池,支持40升/分钟标准流量,选配弥雾喷头后可达50升/分钟,雾化效果与旗舰机型保持一致。
在感知系统方面,T70S同样搭载256线激光雷达、新一代毫米波雷达与四目鱼眼视觉系统,支持AR辅助影像与免航测仿地作业及圈测一体等先进功能,使其成为中型农场与专业服务队的理想之选。
专为单人作业设计的大疆T55,以轻量化机身与极简操控逻辑,新增搬运把手,单人即可轻松完成设备转运。新增极简操作模式:“手机控飞机”工作流,仅需一部手机即可完成全自动作业规划,大幅降低操作门槛。
大疆T55喷洒容量为50升,双喷头设计将流量提升至40升/分钟,增幅达33%,面对果树作业的场景,选配后置弥雾喷头流量后可达50升/分钟,最细雾滴粒径可达10微米,实现叶面叶背均匀覆盖。播撒容量为80升(载重55公斤)。

大疆T55 受访者 供图
进入L3级自动驾驶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布的T100S和T70S,依托大疆全栈自研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推动大疆农业进入“空中智驾”新阶段。
在布局农业13年后,大疆方面首次提出“空中智驾”,这参考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广为人知的L1到L5分级标准,将农业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划分到对应水平,大疆农业无人机的自动化飞行和作业的能力已达到L3级别,即“有条件自动驾驶”,实现了从用户操作到机器自主作业的跨越。系统能在特定条件下完全接管作业,用户仅在必要时介入。这意味着农业无人机从“提效工具”向“智能伙伴”的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技术成熟度,也反映了大疆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农业无人机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无人化”,而是保证作业效果、提升效率的同时,实现安全飞行简单易用。无论作业场景是平原还是山地,机器都能在安全前提下自动运行,显著降低使用门槛。
比如在南方丘陵山地果园,由于地形复杂、障碍物多,传统无人机易发生撞击事故,导致覆盖率较低。而借助“空中智驾”,以智能化手段解决复杂场景痛点。
多传感器融合避免“炸机”
实现L3级别突破的背后,是大疆全栈自研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将视觉、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结合,弥补单一传感器的局限。
各种传感器都有不同的优缺点,比如,视觉传感器,在白天提供清晰的环境感知,但夜间性能有限。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远,适用于大范围障碍物识别,但分辨率较低。激光雷达精度高、探测细致,但雨雾穿透性弱且成本较高。
通过融合这些技术,大疆无人机能在昼夜、雨雾等多种环境下稳定作业,全面提升安全性。例如,T100S系列搭载激光雷达后,即使在复杂的果园场景中,也能精准识别电线、树木等障碍物,实现智能绕行。这种技术进化不仅减少了“炸机”风险,将作业场景从简单大田扩展至丘陵山地,助力全球农业实现高效覆盖。
自用用户占比达一半
截至 2025年 10 月,大疆农业无人飞机全球累计销量突破 50万台,国内农业无人机单年作业台数超过32万台,单年内作业量突破32亿亩次、实现350万吨物资吊运。
大疆农业已在全国建立1400个服务网点,构建起50公里半径的服务网络,98%的维修案例可在4小时内完成。此外,大疆农业全年累计培训新飞手18万名。
随着“空中智驾”等安全技术的提高,自用用户比例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大疆调研,当下农机用户群体主要分为植保队和自用用户,最初两者用户群体占比为9:1。前者在购买无人机后专门给用户植保服务,一年有约6个月的时间用来喷洒农药,他们多是航模出身,知道怎么操作飞机、怎么用药,甚至有一些部分还可以自己维修。
而根据最新用户调研数据,两者占比已经是5:5,自用用户不再对外雇人用无人机喷洒,这背后的重要因素是,无人机价格在不断下降,雇人的成本还不如自己有一台无人机,同时,无人机操作方案越来越简单,需要介入的情况下越来越少。
南方+记者 郜小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