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青的蜂
“加油、加油!”11月17日下午,广东奥体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百米竞速正在上演。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与一台人形机器人同场较量,引得观众阵阵欢呼。不远处的田赛场地上,机器狗承担着标枪运输任务,不知疲倦地来回奔跑,成为忙碌的“显眼包”。
本届全运会上,机器人元素可以说无处不在。深圳站火炬传递中,人形机器人“夸父”以“0号火炬手”的身份亮相,奔跑步伐稳健、动作自然,引起全场瞩目;全运会开幕式上,3个人形机器人代表粤港澳三地敲响“青铜句鑃”,历史和当代激荡出别样的和声;赛场外,警用机器人、巡检机器狗等成为民警的硬核“巡逻搭子”,大幅提升安保和保电等工作效能;还有一大批机器人,活跃在各个场馆中,承担导览互动工作,为赛事运转贡献力量。

人形机器人“夸父”以拟人化的奔跑姿态向前行进传递火炬。
大放异彩的各类机器人,正是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这里拥有超过7.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科技创新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顶尖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深圳长出“机器人谷”,凭借超6万家机器人企业稳坐“第一城”;广州位列全国第二,集聚机器人企业超5万家;粤产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市场总量超四成,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大湾区的“机器人天团”,“上天、入地、下海”无所不能,进厂“打螺丝”、咖啡调酒样样都能干,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等,也都不在话下。
正是三地携手“向湾而聚、向融而进”的独特优势,才造就了高效联动的超级生态。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之一,澳门的多元文化交流功能则日益彰显,两地同时有顶级学府,智力资源突出。而广东是制造业的“尖子生”,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形成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珠三角九市一体化水平高、经济外向度强。这都使得创新链和产业链形成无缝对接,科研机构负责“起跑”,企业完成“冲刺”,实验室里的“金点子”可以快速变成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场景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最佳“融合点”。粤港澳大湾区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实体经济场景丰富,产业化应用广。不久前,粤港澳三地在南海1522米深处,完成全球首次“深海采火”,也就是本次全运会的圣火。这在充分彰显科技实力与创新底气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展示舞台。无论是机器人“火炬手”还是搬运标枪的机器狗,都是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复杂公共场景的“压力测试”。这样的公开亮相更多,产业科技创新就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帮助安全适用的产品尽快走向市场、做大规模。

深海采集十五运会圣火。南方+ 雷怡 拍摄
机器人技术的亮眼表现,直观印证了粤港澳三地合作的坚实基础、独特优势与巨大潜力。紧盯这些引领未来、加速崛起的主导技术与重磅产业,持续深化三地协同,强化科技创新联动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必将更为强劲,也将有力推动三地携手建成更具活力与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