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种苗“供给重镇”,佛山的产业底气在哪儿?

南方农村报

从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到健康养殖技术的百花齐放,从智慧渔业的广泛应用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佛山以良种良法为支点,撬动渔业全产业链升级,在52.6万亩养殖水面上书写着现代渔业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受访者供图

乘着高质量发展的东风,近日,佛山市第十九届农业良种良法(渔业)展示推广活动成功举办,28个优良品种、34项技术成果集中亮相,9家科研院校与50家企业携手参展,生动展现了这座“全国优质淡水鱼集散流通中心”的产业底气。

“以前养鱼靠经验,选种看‘眼缘’,现在靠技术,基因测序、人工选育让好品种稳定传承。”梁氏种业的技术人员介绍道。这种转变,正是佛山水产育种技术从传统向现代跨越的缩影。

受访者供图

育种技术迭代

从引种驯化到生物育种的飞跃

作为全国水产种苗的“供给重镇”,佛山每年生产各类淡水水产种苗3686.3多亿尾,占全省47%、全国24%,这样的规模优势,源于育种技术的持续突破。

佛山市水产育种的转型之路,以国家级、省级良种场为核心阵地,逐步完成了从引种驯化到生物技术育种的迭代升级。近年来,“优鲈3号”“鼎鳜1号”“雄鳢1号”等自主培育新品种的相继问世,打破了水产种苗行业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其中,“优鲈3号”凭借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的优势,已成为珠三角加州鲈养殖的名优品种,带动养殖户每亩增收超2000元;“鼎鳜1号”则解决了传统鳜鱼个体差异大、饵料系数高的难题,生长速度平均提高了18.7%,市场供不应求。

技术突破带来的不仅是品种优化,更衍生出健康养殖的新模式。养殖户陈启创的养殖场里,通过与科研团队合作使用精准测水调水的方法让养殖环境维持在健康平衡的范围,养殖过程少用药,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产品经层层检测合格才上市,他谈道:“我们不用抗生素,靠智能设备调控水质、中药配方防控鱼病,这样的鳜鱼肉质比一般的更清甜,收购价每斤高3元还供不应求。”

同样受益的还有养殖户谭志锦,在科研院所技术指导下,他的养殖场通过水质调控和体质提升技术,动保成本降低30%,成活率提高25%,“以前最怕鱼病,现在有技术支撑,卖鱼检测轻松过关。”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

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佛山水产品总产量达82.7万吨,占全省18.35%,育种技术的突破让“量”迎来爆发式增长,更使“质”得到飞跃发展。

受访者供图全链协同发力

从种苗到餐桌的产业生态闭环

每天清晨,佛山水产批发市场内车水马龙,超过700吨淡水鱼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支撑起“全国优质淡水鱼集散流通中心”的地位。这份底气,来自佛山构建的从种苗培育、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到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优势,210亿元的渔业年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4%,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受访者供图

在产业链上游,除了强大的种苗供给能力,投入品保障体系同样完善。苗种检测、病害检测服务,为养殖户筑牢质量防线。

受访者供图

变频增氧机、大水面投料机、无人机等设备,让传统养殖告别“看天吃饭”,智慧渔业系统可实时监测水质参数,自动调节增氧、投料设备,每亩养殖效率提升30%以上。

受访者供图

产业链中游的加工环节,正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升级。佛山水产品加工企业已形成规模化集群,年加工能力超20万吨,产品涵盖即食、冷冻、调理等多个品类。

从种苗到餐桌,从生产到保障,佛山渔业产业链各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自我完善的生态闭环。

受访者供图产学研深度融合

打通从实验室到鱼塘的转化通道

佛山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打通了“实验室到鱼塘”的转化通道。

受访者供图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甘炼团队研发的水质数据化监测技术,已在陈启创等养殖户的养殖场落地应用,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水质数据,后台算法给出投喂和调水建议,实现精准养殖。

而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研发推广的养殖池塘生物圈养护技术,通过调控养殖池塘环境降低病害发生率从而实现健康养殖,已在佛山市推广养殖面积超两千亩;与广东省农科院合作共建的广东佛山珠三角基塘农业研究中心研发并转化了包括饲料添加剂、塘泥无害化肥料化处理技术、净水微生物开发、中草药提取物防控疫病等系列成果;与佛山大学合作研发推广的抗应激制剂、抗菌肽等绿色动保产品能有效降低对传统抗生素的依赖,提高鱼类机体免疫力,服务了众多养殖户和企业。

产学研的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转化上,更构建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机制。“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让科研方向更贴合产业需求。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海发表示,佛山在加快发展渔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希望佛山渔业要继续发挥资源、传统优势,将佛山渔业科技做大做强;要做好渔业科技创新和绿色生态健康养殖转型两篇文章;要坚持产能、产量、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要以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化为方向,统筹渔业协调发展。

佛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贺智涛指出,佛山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与农业科技创新,聚焦农业生物育种与技术推广,结出累累硕果,市农科所上华基地要在加快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应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加快构建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发展新机制,助推“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积极的力量。

记者:杨智明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郑燕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