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不止胜负!张家朗与内地恩师赛后重逢,师徒温情见证湾区体育同心
16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铜牌战在香港启德体艺馆精彩落幕。香港击剑队名将张家朗主场发挥稳健,以15:2的悬殊比分击败以个人身份参赛的曾昭然,成功摘得铜牌,为香港代表团再添一枚荣誉奖牌。

赛场之上,胜负定格瞬间的欢呼尚未消散,一幕跨越时光的温情场景便悄然上演。赛后,张家朗先是与自己的法籍教练Gregory Koenig击掌相庆,共享夺牌喜悦。随后,他目光坚定地朝着对手曾昭然的教练方向快步走去,两人见面后随即开启亲密攀谈。交谈尾声,这位教练轻轻抚过张家朗的头顶,动作轻柔又似饱含期许,这一细节让在场不少观众为之动容。

经记者后续了解,这位与张家朗有着暖心互动的教练,正是被誉为张家朗“伯乐”的内地名帅汪昌永。作为曾执掌香港击剑队教鞭20余年的功勋教练,汪昌永在任期间,始终致力于推动香港击剑运动的发展。彼时,香港击剑队多数队员仍以业余身份参与训练,基础薄弱、体系不完善是队伍面临的核心难题。为尽快帮助队伍提高成绩,汪昌永创新性地将内地成熟的系统化训练经验,与香港本地灵活的运动文化相融合,为队伍搭建起科学的训练框架。期间,汪昌永重点提拔张家朗,将爱将从不服输、律己以严的性格发挥到击剑上。
不仅如此,汪昌永还主动搭建跨区域交流平台,多次带领以张家朗等香港击剑队员,前往广东、江苏等内地击剑运动水平顶尖的地区开展集训与赛事交流。在一次次的切磋学习中,香港队员的技术水平与实战经验得到快速提升,香港击剑队也逐渐摆脱“业余”标签,一步步拉近与国际顶尖队伍的差距,具备了在各类大赛中冲击冠军的实力。
2018年,汪昌永正式从香港击剑队退休,结束了长达20余年的执教生涯。但他与张家朗等弟子之间的师徒情谊,并未因身份的转变而中断。

2021年,张家朗在东京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中勇得金牌。这枚金牌既是香港运动员东京奥运会首枚奖牌,也是香港历史上首枚奥运击剑奖牌,有媒体评价道,“这面金牌,汪昌永有一半功劳。”赛后,张家朗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收到恩师汪昌永的祝贺讯息,“他说,我已为多代香港剑手一圆奥运金牌的梦,叮嘱我要继续向前。这番话从他说出,让我特别感动。”
事实上,张家朗等香港运动员在国际赛场的亮眼表现,离不开多重力量的协同支撑,既有香港特区政府与香港体育学院的系统性保障,也依托香港国际化复合型教练团队的梯队化培养,而内地教练的专业付出更是功不可没。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与香港的体育交流已十分密切,不少内地运动员加盟港队,直接推动港队竞技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乒乓球项目便是典型代表。比如,李静来港后与高礼泽搭档男双,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斩获银牌;转型教练后,他又带领杜凯琹等女将在东京奥运会摘得铜牌,延续着跨界体育传承。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像曾执掌国家自行车队的教练沈金康,赴港后一手培育出黄金宝、郭灏霆、李慧诗等世界级选手,成为两地体育融合的生动注脚。
此次张家朗与汪昌永在全运赛场重逢,尽管相处时光短暂,却用自然流露的暖心互动,勾勒出大湾区体育人代代相传的情谊纽带。这不仅是一段师徒情的生动写照,更折射出大湾区体育融合的深厚底蕴——体育人以技艺为桥、以情谊为纽带,在交流协作中共同成长,书写着大湾区体育事业协同发展的动人篇章。
采写/脚本:South记者 陈晨
拍摄/剪辑:South记者 许晓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