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医,辨体质,品膏方……11月15日,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五届膏方节在海珠区万达广场举行。

冬季进补,来年打老虎。然而,广东省名中医、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学术带头人彭康在接受采访时称,今年天气特殊,比往年暖和且干燥,大家养生不能照搬往年的“大补”思路。“尤其是本身容易上火、口干舌燥的人,更要注重清补润肺,比如用麦冬、玉竹泡水喝。”他说。

吃膏方养生,还吸引了一些外国朋友的关注。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国际学院的留学生志愿者,不仅忙着引导市民、协助登记,还围在专家诊桌旁,认真观摩学习义诊全过程。治未病科(老年病科)主任中医师文小敏教授还特意手绘了一张清晰的脉诊图,手把手教他们认识中医脉诊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来自印度的解剖学博士研究生马诺杰,特意端起一杯现场熬制的中医凉茶细细品尝:“刚入口没什么浓烈味道,咽下去后,嘴里会泛起淡淡的薄荷味,特别清爽。”更让他惊叹的是中医的诊疗智慧:“我什么都没说,医生只是把了把脉,就准确说出我胃不太好,中医实在太神奇了!”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陈旭坚说:医院把活动从医院搬到户外,并非简单的场景转换,而是要主动走进市民中,让大家亲眼看见膏方如何熬制、亲身体验体质如何辨识,把抽象的中医药文化变成可触、可感、可用的生活智慧,这才是对“治未病”理念最生动的科普。
文字:南方+记者 黄锦辉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通讯员 周靖婷 彭逢美 薛景峰 朱钦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