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建一所大学!”40年后,五邑大学这样回答侨胞深情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11月15日,五邑大学迎来建校40周年。当天,“四秩薪火 侨蕴新篇”侨都高等教育40周年发展大会举行,超2000名来自海内外的嘉宾、校友和师生代表齐聚一堂。会上,五邑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共同开启学校发展新篇章。

模板4极简横线--方形南方形+分割线【佛山频道原创】

40年累计培养12万余名毕业生

“为家乡建一所大学!”1985年,沐改革春风,江门五邑地区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情系桑梓、振臂疾呼。在海内外乡亲的支持下,五邑大学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由港澳同胞和华侨华人集体捐建的地方大学

发展大会上,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表示,40年来,邑大已累计培养了12万余名毕业生。如今,学校紧密对接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领域,面向现代纺织产业,服务广东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面向轨道交通产业,支撑“轨道上的大湾区”立体交通网建设;面向应急安全领域,推动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建设,并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安全发展示范区创建;面向侨乡,深耕区域国别研究,服务“以侨为桥”的对外开放体系。

与此同时,邑大与广东电网应急中心共建电力智慧应急实验室,与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共建非人灵长类等大动物模型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等,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上进一步深化。

栾天罡表示,面对“十五五”新发展阶段,五邑大学将把握好应用型大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绑定的规律,主动服务,共荣共生,并将产业发展的趋势、技术标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赛道同向而行。

大会现场,五邑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深化合作。

此外,五邑大学还“牵手”深圳、香港、江门等地6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华为广东政企总经理王宏有表示,希望进一步深化与五邑大学的合作,共同探索前沿科技,联合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中集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戴志前表示,期待与五邑大学在订单式培养、共建课程、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

模板4极简横线--方形南方形+分割线【佛山频道原创】

多届校友返校“打卡”,感受母校新貌

活动当天,众多校友从各地返校“打卡”、重逢叙旧,亲身感受母校的变化。

校友代表、2012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冯永文在大会上分享了他的“邑大记忆”。从聆听侨胞捐建教学楼的故事感受家国情怀,到在课程设计与工地实践中被老师反复叮嘱“身为工程人,要多抠细节”,他认为,母校赋予的爱国爱乡的精神与严谨务实的作风,是他日后扎根建筑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2013届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张先生带着孩子回到校园,感受到母校的巨大变化,“新建的场馆宽敞明亮,操场也翻新得更好看了。”

他和妻子俞女士都是邑大校友,回忆起学生时代,张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丰富的校园活动,当年礼堂里经常举办表演,学校里的文艺氛围浓厚。今年,张先生的侄女也在他的推荐下入学五邑大学,续写一家人的“邑大情缘”。

三位2022年毕业的年轻校友结伴回校拜访老师。他们发现虽然毕业不久,但校园里很多场所都改造一新,“食堂现在很大很明亮,菜品也有更新,不过还是怀念当时的味道。”在他们看来,更重要的是不变的情谊,“我们(同学)之间的联系没有断,和老师的情谊也没有改变。”

这份情谊也在国际合作间延续。所罗门群岛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Transform Aqorau表示,目前有18名所罗门学子在五邑大学求学,“我们合作的根基在于共同的价值理念”。

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全球事务处处长Emma Payne也表示,将继续深化与五邑大学的合作,共同探索跨文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建校40周年活动期间,五邑大学新捐建落成的“乡梓广场”正式揭幕,“十友楼”修缮工程也随之启动。许多校友在此驻足流连、合影留念。新老景观共同见证着“爱国爱乡”的侨胞情谊,一砖一石中藏着跨越时空、始终涌动的桑梓深情。

南方+见习记者 吴静涵 记者 陈伊纯

编辑 王瑾 陈梅玉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