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像金柚一样又甜又美

南方评论
+订阅

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文丨南方日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期间,专程赶往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南福金柚种植基地,了解金柚丰收和农民增收情况,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像金柚一样又甜又美。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美好祝愿,饱含深情、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人民领袖心系人民,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梅州梅县区雁洋镇南福金柚种植基地。南方+记者 何森垚 摄

梅州梅县区雁洋镇南福金柚种植基地。南方+记者 何森垚 摄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把民生福祉牢牢记在心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广东视察,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了解民情民意,用温暖的话语传递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在清远英德市连樟村,他详细了解当地以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精准扶贫情况,与贫困户亲切地拉起家常;在湛江徐闻县大水桥水库,他要求“加快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尽早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在茂名高州市柏桥村,他走进农业合作社调研荔枝种植情况,欣慰于乡亲们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过上了殷实的生活。“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所至,身体力行、体察民情、常在险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广东是经济大省和发达地区,多项发展指标全国领先,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突出短板一直制约着高质量发展和农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粤东西北地区特别是部分老区仍处于欠发达状态,县域之间、镇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个别地区陷入“有资源无产业”“有产业无链条”“有企业无集群”的发展困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省上下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今年6月,茂名高州市,荔果飘香,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图源新华社

今年6月,茂名高州市,荔果飘香,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图源新华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像金柚一样又甜又美,需要深入了解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关注富民产业发展全周期,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梅州,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果林小道边走边看,观长势、话树龄、问收成,与果农面对面交流。总书记聊的是“内行话”,问的是乡亲们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不仅探讨金柚如何通过科学方法增产,也关注当地果农如何拓展销路增收,引导乡亲们从“卖鲜果”向“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这对于我们开展群众工作、回应民生关切同样是一种启示: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在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推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民生举措,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梅州,以“柚”为媒,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不断增加,一幅农文旅融合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带动农民群众不断增收致富。金柚致富是农村致富故事的一个缩影。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然而民生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把民生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一业兴带动乡村富,乡亲们在家门口安得下心、稳得住脚、干得成事,日子自然越过越甜美。

待到金柚枝头挂,为谁辛苦为谁甜。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和老区人民的深情牵挂,坚持兴业、强县、富民一起抓,强化区域发展协同联动,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像金柚一样又甜又美。

编辑 魏伯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