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默 达
十五运会激战正酣,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却先一步火热出圈,成为全网新晋“顶流”。
短视频平台上,活泼灵动的海豚形象让人“管不住手”,海量点赞转发让相关话题迅速刷屏;纪念品商店前,憨态可掬的人偶、公仔让人“挪不动步”,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排队限购。不由得让人感叹:“全世界都被‘喜洋洋’‘乐融融’占领,属于我的那两只何时到怀里来?”

“一豚难求”的成功密码无非两个字,“可爱”。“喜洋洋”“乐融融”的设计原型——中华白海豚,本就是充满灵性的生物,受邀参加十五运会的两小只更是“豚中靓仔”。圆滚滚的胖脑袋,骨碌碌转个不停的大眼睛,海豚标志性的一抹微笑配上无处安放的“小手”,谁能忍住不去摸一摸、抱一抱?一白一粉,这是大自然赋予中华白海豚的美丽颜色,更让人倍觉亲切。

除了“颜值”外,细节处的精心打磨同样赋予了两只萌物美好的寓意。近年来,中华白海豚频繁出现在港珠澳大桥附近海域,体现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作为群居动物,也更能反映粤港澳三地“团结、奋进、拼搏”的体育精神。海豚头顶喷出的三色水柱彰显了粤港澳三地的文化特色,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动感和美感,反而使其成为区域叙事和情感连接的重要纽带。从这个层面看,“可爱”既是一种感性状态,同样也是价值追求,让吉祥物形象“洗脑”又“入心”。
与体育盛会同频共振,与广大民众同行同乐,靠的不只是“静态美”,人们对于“喜洋洋”“乐融融”的二次演绎,为其“注入灵魂”,使其真正成为大湾区体育精神的鲜明符号。
广州人的“宝可梦”之旅 全城寻找“喜洋洋”“乐融融” 你身边的“十五运吉祥物” 都在干嘛?
何为“二次演绎”?用网友的话说,就是“加戏”。在十五运会开幕前夕,两只小海豚已然出现在楼顶上、树丛中、公园里和热门商圈附近,向市民和游客们耍酷卖萌。互联网上,“喜洋洋”“乐融融”打羽毛球、击剑、拳击、举重等宣传图被做成表情包,配上生动的粤语表达,不仅“老广”爱用,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都感到新奇有趣。

闲不住的小海豚还在比赛间隙“自己给自己加戏”。“乐融融会跳舞”前脚刚冲上热搜,“喜洋洋超绝滞空感”随即刷屏;粉色宝宝“漏气”了,白色宝宝趁机“欺负同事”,引得小观众们捧腹大笑;更有几只小海豚自顾自地表演起了倒立,让大朋友们也啧啧称奇。摇尾巴、撞栏杆、蹦迪挥手、打滚淘气……带有几份随性和几分自然的表演,活跃了紧张的比赛氛围,也让这场体育盛会变得更接地气。

厚重的表演服,掩盖不住一颗颗充满活力的童心,唯有真心喜爱,方能收获更多“真爱粉”。不同会场内的吉祥物扮演者中,有习武少年、有大学生志愿者,也有年轻的舞蹈演员。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真心喜欢着两只小海豚,也真心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欢乐,用千百次的刻苦练习和富有创意的自由演绎,为吉祥物注入新的活力。在他们身上,在他们扮演的角色周围,“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口号被具象化了,正如网友所言:“他们不只是远远地站在那里,而是充满热情地奔向你,与你的生活撞个满怀。”

真心喜爱带来破圈效应,“一豚难求”彰显湾区活力。我们期待两只“小可爱”带来更多欢乐,更希望它们充满活力的身影能长久留存,融入大湾区的运动热潮和全运会的美好记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