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兴旺,乡村和美,百姓富足——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阳春市八甲镇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化。
从销售火爆的“春砂仁红茶”“小生花蛋”,到出口海外的水晶鲷鱼;从火爆“双节”的“温泉+”旅游文化节,到吸引亲子游的“稻田抓鱼抓鸭”活动;从全省规模较大的水晶鲷鱼养殖基地,到荣获大奖的滨水景观……
近年来,八甲镇着力构建“一区一带八产业”发展格局,聚焦产业之兴、环境之美、民生之暖,凝心聚力推进全镇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焕发新活力,全力打造省级美丽圩镇示范样板,一幅“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宜居宜业画卷正在当地徐徐展开。
发展特色产业
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阳春市八甲镇依托丰收节平台,推动特色农产品销售火爆。据统计,当地创新推出的“春砂仁红茶”销售额达12.7万元,同比增长3倍;“小生花蛋”品牌鸡蛋销售近4吨,营业额约7万元,创下历届丰收节销售新高。

土特产销售火爆,离不开重点产业的有力支撑。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八甲镇以“一区一带八产业”为主线,聚焦八大“精新特优”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发展之路。
如今,八甲镇大松坑合作社建成全省规模较大的水晶鲷鱼连片养殖基地,获出口认证,产值突破2000万元;“小生花蛋”品牌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拥有10项国家专利,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八甲唛菜建成12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亩产稳定;美丽大山生态农场创新开发春砂仁红茶系列产品,获专利保护……
9月24日至10月14日,八甲镇成功举办“温泉+”旅游文化节。活动依托温泉资源打造多元消费场景,累计接待游客超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00万元。

据悉,本次文化节以八甲镇天然硫磺温泉为核心,推出系列农文旅融合项目。其中,“稻田抓鱼抓鸭”活动吸引超2000名亲子游客参与;举办非遗“玛皮”以及“小生花蛋”、春砂仁红茶品鉴活动,发放18万元消费券,有力助推消费增长;节庆期间,八甲镇内5家温泉民宿酒店全满,并吸引投资商达成5000万元温泉庄园初步合作意向。
近年来,八甲镇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依托“温泉+”项目打造系列主题活动,形成了“以旅促农、以农兴旅”的良性发展格局。
温泉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八甲镇投入资金完成温泉眼升级改造,建成集取水、泡浴、观景于一体的免费温泉口,日均接待超千人次;此外,当地引进社会资本5500万元建设稻香云舍等中高端温泉民宿,规划鱼稻共生体验、房车营地等配套项目;新建充电桩、旅游公厕和停车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集体经济实现多元突破。八甲镇高屋村山泉水厂、徐屋村劳务服务公司等项目稳步推进,预计将带来超百万元集体收入;美丽大山生态农场带动就业136人,盘活闲置土地400亩;此外,八甲镇积极构建“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全链赋能”电商生态体系,有效提升了农产品销量和品牌影响力。
优化镇村风貌
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走进八甲镇高屋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道路。崭新的水泥路延伸至全村每个角落,村道两旁还安装了路灯、种上了整齐的行道树。村里的房屋经过统一规划和改造,外观更整齐更美观……

该村的变化,是八甲镇改善镇村风貌的缩影。在典型镇村建设方面,八甲镇围绕“1+4+7+9+N”要求,统筹资金超6000万元,实施15个关键工程,高质量打造白水河“一河两岸”景观带、示范主街等美丽圩镇项目,白水河示范段滨水景观设计荣获广东省“粤美乡村”风貌设计大赛高校组别一等奖;该镇完成C2风貌示范带八甲段85栋农房风貌提升,完成镇区主干道路139栋农房风貌提升;通过“拆、种、建、管、育”完成官河等村补短板项目,并完善大坡村基础设施,建成休闲小公园,切实提升村民幸福感;围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完成了美丽乡镇入口通道、生态小公园、美丽河道、建设路示范主街的建设,以及三大国有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宜居宜业的环境正成为八甲的“标配”,融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如今,漫步八甲镇白水河畔,“一河两岸”的滨水景观带景色宜人,已成为该镇全力推进城乡风貌提升的生动实践。

此外,人居环境整治与绿美生态建设也同步推进。今年以来,八甲镇动员6700余人次开展集中整治,清理卫生死角425处,拆除修缮危旧房258座,并完成“三线”整治绑扎8.5公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开展清洁行动156场次。近三年来,八甲镇完成林分优化提升造林4080亩,森林覆盖率达66.46%,猪血木科普实践获评国家级优秀案例,乡村“含绿量”持续提升。
一系列扎实举措和显著成效,描绘出一幅“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镇村融合发展新画卷。如今的八甲镇,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持续擦亮城乡发展底色,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一步步将“美丽蓝图”转化为“幸福实景”。
升级基础设施
大力改善公共服务
阳春市八甲镇美丽圩镇客厅位于徐屋村,原是一栋闲置楼房,经过改造后,变身为集接待会客、特色展览、规划展示和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客厅,展示着八甲的历史文化、美丽圩镇建设规划以及八大特色产业等,擦亮了八甲的特色文旅名片。

该客厅于2024年9月动工,2024年11月完工。客厅布局分为历史、现状、未来规划三大板块,通过展板和宣传视频,全面生动地展示了八甲镇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遗址、自然风光、特色农产品以及未来发展策略,成为八甲镇展示美丽圩镇形象、迎接八方来客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八甲镇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在基础设施升级与公共服务提升方面取得良好成效,镇域承载力和居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截至目前,八甲镇已投入1.8亿元推进基础设施升级,完成春泉路、沿河北路、镇南大道等主干道的升级改造,17条农村公路的单车道改双车道工程全面完成。同时,该镇松园大道的整治提升工程已完工,镇南路、校前路工程前期工作也已完成,一张内联外通的现代化镇区路网正日益完善。

在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方面,八甲镇因地制宜,规划利用主干道路旁的空间打造“口袋公园”。目前,该建设项目已完成立项、设计与招标程序,建成后将有效丰富镇区绿色空间布局,为居民提供更多休闲好去处。
八甲镇始终将民生服务放在优先位置。在教育领域,近三年累计投入5809万元完成八甲中学扩建工程,校舍安全、教学设备、信息化及体育场地100%达标,硬件设施全面达到省一类标准。同时,镇内4所完全小学已加入“春州城乡教育共同体”三年规划,有力推动了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整体优化与均衡发展。在医疗卫生方面,八甲镇正全力推动八甲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建设,力争2025年通过国家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评审,从而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一线实践
入选“广东十大名菜”
八甲唛菜畅销大湾区
走进位于阳春市八甲镇澄垌村委会的八甲唛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着采摘、装筐、过秤、打包,准备把八甲唛菜运往粤港澳大湾区进行销售。
据悉,该种植基地位于峨凰嶂山脚下,这里常年气候温润,雾罩时间长,为培育优质的八甲唛菜提供了天然而充足的养分,出产的八甲唛菜菜茎粗大,叶厚光滑,纤维含量低,品质十分优良。
八甲唛菜是阳春市名特优新农产品,因其肉质厚实,口感爽脆、清甜、化渣而闻名,在2017年获“广东十大名菜”称号,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公司从2018年开始,承包澄垌村复耕流转土地500多亩,其中种植八甲唛菜50多亩,实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八甲唛菜、水稻、番薯、辣椒、菊花等农作物,兼养殖山地鸡等。”阳春市家香味农业有限公司八甲唛菜种植基地负责人王春介绍,公司聘请当地村民从事日常工作,带动30多人就业,发挥联农带农作用,通过打造“八甲唛菜”品牌,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每年9月开始育苗,10月开始种植,一般在10月中旬就可以开始采摘了,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四五月。”王春介绍,八甲唛菜价格比较稳定,一般每斤零售价都是七八元,批发价每斤在四元左右,主要销往广州、深圳、江门、中山等珠三角地区。
展望未来,王春表示,公司将依托澄垌村的温泉旅游优势资源,建设特色种养基地、观光营地等,将“八甲唛菜”打造成精品产业,助力特色镇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助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
南方+记者 罗天
通讯员 春融 佟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