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舞台“变身”绿茵场仅用30小时,广东奥体中心创下全运会转场新纪录

南方+

11月11日凌晨5时,随着运动场的草皮铺设完成,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转场工作基本完成。

十五运会开幕式结束后,广东奥体中心便迅速开启转场,这座承载数万观众观看盛大表演的场馆,拆除舞台搭建转换为赛场设置,迅速变身专业田径赛场,迎接11月15日即将在这里举行的田径赛事。2500人次通宵作业,多团队高效协同,各环节精细化管理确保安全……广东奥体中心最终只用了30个小时就完成转换工作,比原计划提前35个小时,创下全运会转场新纪录。

30小时!创下全运会转场新纪录

“本次转场工作是历届大型运动会中舞台搭建与转换最为复杂的一次。”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五运会开幕式舞台采用了水舞台、威亚、灯光及水雾系统等高科技装置,整体结构复杂,“转场面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组织协调难度大等挑战,转场是否快、好将直接影响后续田径赛事的开展,关系重大。”

转换工作总历时近30个小时,主要转换工作包括:2小时完成水舞台1200立方米排水;11小时完成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约1200吨的主体育场舞台灯光、扩声设备、钢结构舞台拆除;13小时完成8000平方米草坪砂层填换及铺草工作。

中建八局项目负责人王宜彬介绍,水舞台总承重达4800吨,含1200吨水,需有序排空并拆除三层全钢结构模块;1700个模块、每个800斤的钢结构须在9小时内清运完毕,工作量十分巨大。

这场“闪电转场”背后,是2500人次通宵作业、多团队高效协同的成果。前期,相关负责方组织场馆保障、仪式展演、安保、交通及竞赛组织等团队召开多次协调会议,统筹人员、材料与机械进场部署,保障各环节无缝衔接;通过反复论证和测试推演,不断细化转场流程,形成详细的时间节点、任务清单及操作程序,确保开幕式结束后转场工作有序、精细化开展。

安全管控始终贯穿全程

在转场工作过程中,安全管控始终贯穿全程。珠江监理项目总监林宗俞透露,现场实施“天罗地网”式防护:拆除威亚时拉设安全警示线,防止钢丝绳掉落;钢结构拆除遵循“先上后下、清钉护道”原则,确保跑道不受损;2000余名工人分四色区域作业,配备专职安全员监督。

虽然工作量巨大,但转场进度大幅超前。记者了解到,转场工作在开幕式结束后立即启动。11月10日5时,现场完成场芯贵重设备拆除,11时完成全部舞台清运,16时启动足球场首片草皮铺设;11月11日5时,草皮铺设完成,转换工作总历时近30个小时。广州赛区执委会场馆建设部副部长邓新勇表示,团队秉持“精细谋划、强力组织、坚强执行”的理念编制转场方案,通宵达旦推进转场工作,较原计划提前完成拆除阶段,总转场时间比原计划压缩了35小时,为运动员适应性训练留出充足时间。

专业人士确保场地转换完全符合国际赛事标准。“比如严格拆除流程,在拆除过程中,禁止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在舞台区域作业,全程依赖人力与小型设备,最大限度保护场地下方的跑道与草坪结构不受破坏。”有关负责人解释,舞台结构分为多层,团队依次拆除防水层、木板层、钢结构、木板层保护膜等,逐层细致作业,确保不损伤原有场地,同时安排专人全程监督拆除与恢复工作,确保每一道工序符合体育工艺标准。

舞台拆除后,广州市重点项目管理中心组织十五运会田径竞委会、奥体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国际田联认证机构、仪式展演团队、草坪单位、跑道单位等共同对沙坪和跑道进行专业检查和测试,确保其平整度、弹性、防滑性等指标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组织模拟比赛环境下的功能测试,验证场地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与安全性,确保为运动员提供公平、安全的竞赛环境。

南方+记者 张思毅

编辑 张会玲 李卓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