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湾区国际微短剧大赛荣誉盛典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举办,设有“微短剧”“AIGC微短剧”“微短剧剧本”三个赛道,各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优秀奖10名,共发放奖金16.5万元。

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本届大赛收到来自社会、国内外高校的投稿作品共10万多个。
“当前,微短剧已成为网络视听产业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原一级巡视员董年初介绍,本次大赛聚焦行业发展特点,以“创意赋能产业,科技激活内容”为核心定位,特别设置剧本专项奖,“只有夯实内容根基,才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大赛期间,首届微短剧生态发展论坛同步举行。多位与会嘉宾立足行业实际,围绕微短剧政策导向、精品创作、产业生态构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在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杨明品看来,目前,微短剧已不只是“小众娱乐”“产业小配角”,而是逐步成长为推动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展现出强大的跨界融合能力。
不少专家认为,微短剧行业正在从追求“流量红利”转向“价值深耕”,“精品化”是微短剧应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
如何实现精品化?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杨洪涛建议,在微短剧的内容创作中,应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文化特色、注入创新活力,推动微短剧实现从同质化到独特性的转型。
“微短剧精品化,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社会关切。”董年初认为,在内容创作方面,微短剧可以聚焦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重大主题,以小切口呈现大时代的发展特点。
南方+见习记者 吴静涵 记者 姚昱旸
通讯员 吕沐兰 布帆 黄子瑶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