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财经大学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高端论坛。
论坛上,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9位理论专家学者,聚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以及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推进,为200多位听众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思想和理论盛宴。广财党委书记郑贤操致开幕词,校长于海峰、党委副书记刘祖华主持论坛。

广东财经大学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高端论坛。 受访者供图
该论坛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等六个方面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突出特点和亮点。
如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表示,文化强国建设指标应当从文化创造的活力可持续、构建中国原创性文化作品自主知识体系、覆盖城乡的一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世界一流的文化产业、一流的国民素质、一流的国际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考虑。
“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树萌表示,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经验启示。
该论坛由广东财经大学主办,大湾区青年马克思主义科普基地、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研究基地协办。
南方+记者 黄子欣
通讯员 项锐 黄程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