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上“花非花,火非火”,诠释绿色全运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默 达

当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三名火炬手踏浪登上圣火台,共同点燃主火炬;当“同心圆”渐次燃起,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和欢呼声越飞越高,最终与主火炬塔的三个弧形立柱旋转拼合成“天海之冠”,在场的许多观众和电视机前的朋友们已然心潮澎湃,运动的激情与会场的氛围一同升温……

别急,睁大眼睛,那熊熊燃烧的可不是真正的火焰,而是运用电光水雾先进技术呈现的视觉效果,这是全运会史上首次使用不是火的主火炬塔。

南方+ 张令 摄

南方+ 张令 摄

主创团队在燃烧状态、烟雾水量、灯光亮度等方面花费了大量心思,在场的许多观众不经提示同样难以辨别,更别说是电视机前的我们了。

“熊熊燃烧的大火当然是人类奥运精神的体现,但它环保吗?”执掌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设计的张艺谋曾如此反思。

2022年举办的北京冬奥会采用“微火炬”“氢燃料”的设计思路,2023年举办的杭州亚运会实现“数实融合点火”,首次使用零碳甲醇燃料……以绿色办赛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新趋势,追求“低碳”或是“零碳”既有实用价值,也充满象征意义。

十五运会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以科技之力托举环保梦想,用科技之火点燃运动激情,着实令人惊艳。

“虚实相生”的不只是高台上的圣火,还有天空中的焰火。

00:13

网友:最好看的木棉花作品!十五运会开幕式的烟花惊艳全网

“星桥火树,木棉绽放”,代表着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精神传承,一朵最大最美的木棉花闪耀广州的夜空,每一帧都如壁纸般完美。焰火表演是大型活动和赛事中富有张力的一环,引发的大气污染等问题,近年来也备受争议。

十五运会采用电子烟花表演,通过数字投影等科技手段模拟烟花的声光效果,更为耀眼生动的同时,还可在空中停留更长时间。

节能环保,最可贵的是表里如一。

十五运会上,清洁电能的使用不仅体现在主火炬和烟花装置的设计上,同时100%覆盖各个场馆。“绿电”从云南、广西等省份跋山涉水而来,与广东本省生产的清洁电力汇聚融合,每一度电的源头都可追溯。

多个场馆加装分布式光伏系统,实现自产自用。据初步测算,整个十五运会期间预计使用“绿电”1.88亿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种植树木888万棵。

此外,本次赛事首次实现不新建大型场馆的目标,场馆改造中同样力求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材料、高效机电设备、智慧照明系统助力提升实际使用体验的同时,实现降碳减碳、循环利用。

一场清洁环保、绿色节约的体育盛会背后,是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真实缩影。

广东以占全国1.9%的国土面积、6.7%的能源消费和5%的碳排放,承载了全国9%的常住人口和10.8%的经济体量。

汕头南澳勒门海域风电场。南方+余丹 摄

汕头南澳勒门海域风电场。南方+余丹 摄

近年来,广东海上风电项目持续推进,多个重点工程取得关键进展。截至今年6月底,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突破1251万千瓦,居全国第一;“澎湖”投产、“南鲲”下水,波浪能发电与深海养殖协同发展,向着深蓝碧波持续进发。

“花非花,火非火”不过一瞬,背后是理念的持续进步和科技的蓬勃发展。

真正的全运精神如木棉花般生机勃勃,绽放在粤港澳三地的大街小巷;真正的生命之火一经点燃便绵延不绝,跃动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之中。

编辑 邓素凡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