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的未来科技,十五运会先安排上了!

南方+

11月9日,十五运会将开幕,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

本次全运会正值“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之际。“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五运会通信保障支撑现场。受访者供图

十五运会通信保障支撑现场。受访者供图

时间回溯到38年前。1987年,广州首度举办全运会。在广州举办六运会期间,第一通移动电话拨出,成为通信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六运会提供了100台试用手机,在六运会之后,“大哥大”成为广东街头最为酷炫耀眼的科技产品。

2001年的九运会再次在广州举办。彼时正值全球互联网科技蓬勃发展之际,九运会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拥抱新科技。九运会首创电子火炬,首次实现宽带高速网络传输、远程网络报名注册、网上竞赛成绩信息与比赛现场大屏幕同时发布、通过网络视像会议等信息系统进行赛事指挥调度等。

正如六运会、九运会成为移动通信、宽带互联的里程碑一样,即将拉开大幕的十五运会,也是5G走向6G时代未来科技的里程碑。南方日报记者提前探营十五运会赛场发现,“十五五”规划建议点名发展的未来科技,在本次十五运会中将陆续登场,本期报道为你揭秘!

关键词一

无感“零卡顿”网络

进化的5G全面覆盖

赛事期间,高密度人流波动、极端天气干扰以及多业务并发压力,这为通信保障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特别是面对瞬时涌入的数千名观众与运动员,传统网络极易陷入“拥堵”困境。

全运会期间,凭借创新科技与周密保障,通信企业为赛事构筑起一张“无形却强劲”的通信网络。如广东联通联合华为在深圳运用5G-A和AI技术,创新打造智能场馆流量分发应用,直击赛事期间超高并发网络需求,通过智能调度算法,在万人聚集、4K直播、短视频刷屏的极限场景下,实现全国首个5G-A全运会场馆“零卡顿”网络体验。

十五运会通信保障支撑现场。受访者供图

十五运会通信保障支撑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深圳大运体育中心,当观众席满座时,用户微信上传仍能稳定超过10Mbps,抖音短视频体验提升30%。对现场观众而言,这意味着当体操运动员完成高难度空翻时,手机能即时将慢动作回放分享给亲友;当吉祥物“喜洋洋”从身边经过,AR合影即拍即传瞬间上传至社交平台。

而在东莞城区,极致5G-A网络全覆盖,用户可在5G-A场馆用全球通AI手机开启伴聊、AI速记、订餐等服务。在东莞篮球中心,观众在观看篮球决赛,5G-A加速网络让观众随时分享赛场精彩瞬间。

如果赶上赛事直播,而观众又在高铁上,就通常会面临信号难题。目前,在广深高铁等部分路段,广东移动携手华为已推出全国首个5G-A高铁专网加速服务,即便在300公里时速飞驰的列车里,旅客仍可以享受下行最高3Gbps、更流畅的极速网络体验。实测显示,服务开通后玩游戏时延更小,打视频电话、看赛事直播不卡顿,体验更流畅。

如果说5G-A让你网速飞起,那中国电信“北斗+5G”融合定位技术则可以说是开了“天眼”!这套系统能在场馆内外实现无缝切换的高精度定位,提供小区级定位精度,实时掌握所有人员及车辆的分布情况。想象一下,调度人员在大屏幕上就能看到每个工作人员、每辆保障车的实时位置和历史轨迹,考勤管理、调度管理全部智能化。这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十五运会现场的日常操作!

无感高速网络基础上,本次全运会更实现了“无感通关”。十五运会“中国移动杯”自行车(公路)赛在11月7日至9日举行。这是本届全运会唯一的粤港澳三地融合进行的比赛项目,也是全国首次跨越粤港澳三地的体育赛事。赛事保障创新通关模式,助力运动员在高速竞技中实现“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的无感通行。比赛期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除了全力提供竞赛专网、5G备份网、指挥视频会议系统、集群通信系统等通信服务,还将为运动员无感通关所需设备提供超过600张的跨境漫游物联网卡及相应网络保障,协助赛事方实现“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的赛事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十五五”规划点名的量子科技,在十五运中也崭露头角。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保电指挥中心,中国电信联合南方电网,首次在电力应急指挥系统部署量子加密宽窄带融合平台,标志着指挥调度系统迈入抗量子计算“绝对安全”的新阶段。通过量子安全网关,将SM4国密算法与量子真随机数动态密钥相结合,构建起“端-网-云”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一次一密”密钥更换。这就好比为每一条指令配备了一副隐形盔甲,即便信息被截获,黑客得到的也只是无法破译的乱码。这项技术使应急指挥系统在面对超级计算机攻击时仍能确保指令传输固若金汤,成为电力应急指挥量子加密平台技术标杆。

关键词二

自动驾驶巴士

解锁赛事出行新体验

作为一届参与人数和举办城市数量均创新高的全运会,出行成为了场馆内外的一个难题,而自动驾驶则成为了解题的新办法。

在十五运会开幕前,为观众、嘉宾、运动员提供自动驾驶服务的自动驾驶场景应用在广州启动,南方日报记者获悉,针对本届全运会场馆分散、客流多点分布的特点,此次广州赛区共有超300辆自动驾驶车辆(装备)在十五运会期间提供公交接驳、自动驾驶出行、环卫清扫、物流配送等服务。

广州赛区共有超300辆自动驾驶车辆(装备)在十五运会期间提供公交接驳、自动驾驶出行、环卫清扫、物流配送等服务。受访者供图

广州赛区共有超300辆自动驾驶车辆(装备)在十五运会期间提供公交接驳、自动驾驶出行、环卫清扫、物流配送等服务。受访者供图

在公交场景方面,广州公交集团携手文远知行投入19辆自动驾驶巴士,分别在奥体中心、天河体育中心、主新闻中心至主转播中心、南沙体育馆至蕉门地铁站、中山大道BRT线路开通共5条自动驾驶公交环线。该车型车长约8.5米,可搭载多达20名乘客。整车配备文远知行自研的360度全景感知系统、全冗余线控底盘与高性能计算平台,具备全天候、全场景无人驾驶能力,可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中安全平稳运行。针对残特运会特点,自动驾驶巴士还配备了轮椅位和上下车翻板等无障碍设施,充分体现人性化与科技向善的设计理念。

乘用车场景方面,共投入车辆260余台,其中,小马智行预计投入第六代自动驾驶车型(广丰赛那)、第七代自动驾驶车型(广汽AionV),文远知行拟投入GXR车型,如祺出行拟投入广汽丰田赛那和广汽埃安LX车型,滴滴自动驾驶拟投入XC90车型,在枢纽站场、入住酒店群、开幕式场馆、媒体中心等重点场所之间开通11条保障线路,可通过各企业打车APP实现叫车服务。以上自动驾驶公交和乘用车线路围绕主要赛事场馆、主新闻中心、转播中心、地铁站点、主要酒店提供差异化接驳服务,为观众、嘉宾、媒体人员、志愿者、市民等对象提供乘坐体验,将在11月3日至12月15日常态化运营,具体运营时段会根据赛事有关要求进行动态调整。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车型GXR在广州塔下行驶。受访者供图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车型GXR在广州塔下行驶。受访者供图

此外,无人驾驶环卫装备将提供场馆及周边的环卫保洁服务。文远知行无人驾驶扫路机S1、自动驾驶环卫车S6、广州环投旗下广环厂研发的GS1无人驾驶环卫车,投入约70套在赛事场馆及其周边,市内地标建筑、公园、交通枢纽等区域全天候执行清扫保洁服务,有效提升场馆侧城市侧环卫水平,落实环卫运行作业保障任务。

据介绍,车路云场景将通过“车端智能感知与决策、路侧基础设施感知与协同控制、云端数据融合与全局调度”三者联动,在十五运会中为选定的公交线路提供信号灯信息上车、交通事件及管控信息下发车辆事件提醒、路线规划、协作式变道等功能,使智能网联汽车能实时接收到交叉路口的动态变化情况,为车辆提供信号灯配时、交通事故、施工情况、超视觉盲区提示等信息,使自动驾驶车辆通过避让、规划新路线等方式通行,最大化提升交通通行效率。

“我们非常荣幸能参与全运会期间的自动驾驶场景应用服务,这既是认可更是责任。”滴滴自动驾驶副总裁、自动驾驶服务部总经理王玥在现场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滴滴自动驾驶始终坚持负责任的科技创新,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应用。针对本次全运会接驳场景充分进行技术优化与服务打磨,为赛事出行提供便捷可靠的体验保障。

关键词三

特殊警员保安

海陆空联合护卫

在全运会火炬传递环节,深圳乐聚公司人形机器人“夸父”,以“0号火炬手”身份亮相,它手握1.6公斤重的火炬,无需技术人员陪跑,成为全场吸睛亮点。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全运会,双足、四足、轮式等各种机器人轮番上阵,上演海陆空联合“作战”。

作为全运会赛场之一,深圳大运中心场馆活跃着一批特殊的“警员”,它们精准巡逻,守护赛事安全,这就是公安启用的警用机器人。这些智能警用装备的应用,为探索以科技重塑赛事安保新模式提供了实战经验。

以巡逻机器人为例,融合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集成环境感知、动态决策、行为控制和报警装置,具备自主感知、自主行走、自主保护、自主识别等能力,机身搭载有高清和红外摄像机、全景摄像机及高清显示屏,可在自主巡逻过程中自动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在场馆外围,装载了避障雷达的四足机器狗则灵活穿梭于人群中,通过搭载的喊话器提醒观众注意安全,其背部安装的“一键报警”装置,与指挥中心实时互联,市民遇到紧急情况可快速求助。

而在广州,广汽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同样是场馆里的“全能保安”。它的身体拥有38个自由度,关节灵活度拉满,而最炫酷的,是它的可变轮足设计,能在轮式移动和四足步态间无缝切换,适应各种复杂环境。

GoMate还内置了垂直领域大模型作为AI大脑,不仅能执行巡检任务,还能在发现有人摔倒等意外时,主动上前识别情况并进行干预。

站起来是机器人,飞起来是无人机。广州本土的成至智能公司,利用无人机提供系留应急照明,并具备预警、探测与识别等多种功能,为赛事安全提供了一份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成至智能还将无人机领域的安防技术“移植”到了机器狗身上,让机器狗这个“新物种”在大型赛事活动中进行实际工作。

除了巡逻,还有一批机器人默默为城市提供整洁舒适的外部环境。如赛特智能在赛事核心区域部署具备开放场景自主作业能力的环卫机器人,其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集成多模式自动清扫、自动加水充电、自动倾倒垃圾、洒水降尘等核心功能,一次充电可连续作业8小时,支持24小时全天候响应。

这一次全运会,早已成为机器人施展技术的用武之地。相比往届全运会采用的太阳能取火、钻木取火等传统方式,十五运会首次使用可燃冰火种,“海洋地质九号”科考船在南海的作业画面堪称科幻大片:深海机器人挥舞机械臂,从漆黑的海底切下一块燃烧的“冰”……

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看到的将不是在舞台上走秀的单个机器人,而是在智能工厂、应急现场、家庭环境中成队工作的机器人群体。它们走进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的愿景,从未像今天这样触手可及。

关键词四

跨境电子钱包

大湾区互联互通更便利

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十五运会,不仅开创了区域协同办赛的创新模式,同时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成果的一次检阅,而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数字支付方式,则无疑是对大湾区互联互通发展的最好体现。

“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广州地铁通过携手Alipay+,率先成为同时支持大湾区三地电子钱包的公共交通工具,通过技术和服务升级,不断提升跨境乘客服务体验的创新实践。”广州地铁集团发言人表示,如今无论是香港还是澳门的市民,通过香港钱包AlipayHK或者Alipay+跨境服务,就可以在广州地铁、公交、轮渡等广州全市公共交通路线以及佛山地铁扫码乘车。而对于前往香港和澳门参赛和观赛的内地访客而言,同样可以利用手机里的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在香港和澳门实现便捷的支付体验。

随着像十五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盛事的举行,大湾区人员流动愈发密切,微信小程序+微信支付的工具组合正进一步发挥作用。微信官方数据显示,微信支付在香港餐饮行业的覆盖率已超过70%。除港铁、巴士、香港电车、天星小轮外,在香港打的也能用微信支付;热门景区如西九文化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推出微信小程序购票服务;游客还能通过小程序提前点单奶茶到店即取。而在WeChat港币钱包等互通背景下,香港游客正“冲得更远”“游得更深”:《2025暑期跨境游微信数据报告》显示,香港游客热门打卡地范围持续扩大,除了在大湾区访亲问友,足迹还遍布“天南地北”——吉林延边、内蒙古呼伦贝尔、云南大理、海南文昌等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这些由支付方式便利化、普及化带来的消费溢出,让十五运会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更加显著。

除了支付渠道的互联互通外,本届全运会穿梭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运动员和志愿者们还能感受到智慧支付带来的新体验。

作为全国首个“碰一下”消费便利城市,用户在广州消费时只需解锁手机碰一下商家收款设备小蓝环或点餐小蓝环,无需打开支付宝APP,即可快速完成支付或获取服务,大大提升了支付效率,优化了消费流程。而在澳门,则是微信刷掌在境外落地的首个站点,内地用户挥“掌”自如间就能完成支付。微信支付硬件创新负责人夏凯介绍,微信刷掌以「掌纹+掌静脉」的识别技术实现了免介质,无接触,高精度的用户体验。同时,应用了腾讯先进的安全技术、金融风控技术,有效抵御常见的攻击,全方位保障用户的支付体验。

刷掌支付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用户在日常支付及过闸等场景中的效率。受访者供图

刷掌支付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用户在日常支付及过闸等场景中的效率。受访者供图

“数字化服务体验的升级,正成为大湾区一体化的‘加速器’”,在AlipayHK行政总裁李咏诗看来,十五运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是让更多人体验到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服务带来的便利性的重要机遇。

采写:南方+记者 姚翀 叶丹 郜小平

统筹:姚翀 程鹏 刘静


编辑 刘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