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的深圳,因为一条重磅消息彻底“燃”了起来——2026年APEC峰会正式官宣落户深圳!从科创园区到高校讲堂,从企业会议室到市民朋友圈,处处都能感受到这股扑面而来的“APEC热”。

来源:新华社
“主场作战”,深圳迎来高光时刻
“终于,深圳要承接主场外交了!”深圳市贸促委二级巡视员、市政协常委杨浩勃用这句话道出了许多深圳人的心声。“这是深圳链接全球的历史机遇,更是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成果的最大认可。”她坦言,作为贸促人,现在满脑子就一件事:“撸起袖子加油干!”多年来,作为政协委员,她持续为深圳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承接主场外交积极建言,从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到外事主题博物馆规划,都在为这一刻做准备。“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真的非常振奋!”
“深圳是一座在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城市。中央决定将APEC峰会放在深圳,是对其国际化进程的有力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 “我们要真正实现从产品、人才到组织机构的国际化。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值得期待。”
为什么是深圳?答案写在45年的奋斗答卷里
在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看来,主办APEC峰会,绝非偶然,更不是一次“地区轮换”的安排,而是国家战略深思熟虑的结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深圳在制度创新、科技引领、绿色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均取得实质性突破,已成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样板城市’。”他表示,从前海、河套的制度型开放探索,到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实质性突破,这座城市始终在与世界同频共振!

这个观点得到了归国创业博士朱力的印证。他的团队研发的刷掌支付技术已在深圳多个场景落地生根。“作为‘中国硅谷’,深圳最有自信向世界展示创新的实力。我们将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把整座城市打造成一个立体动态的‘全球科技展厅’,向世界展示中国创新力量与高质量发展成果。”

国际视角:世界在这里看见未来
在深圳创业的美国朋友David Perkins听到消息后格外震撼和兴奋。他表示,深圳是展示全球创新与贸易未来发展的不二之选。“作为一名在深圳创业的外国人,我目睹了这座城市的开放、高效和长于协作。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将把世界领袖、顶尖企业和新理念导入深圳的生态系统,为全球伙伴关系与经济增长创造绝佳机遇。对于像我这样的国际创业者而言,此时正是加深互联互通、为深圳的全球视野贡献力量的良机!”
深圳技术大学青年教师、2025“深圳市民讲外语”英语大赛总决赛冠军得主谢涛从市民角度给出了温暖注脚:“APEC对深圳而言,既是认可更是赋能。深圳曾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试验田’,如今更是展现新质生产力的‘示范窗口’。作为一名深圳市民,我由衷为深圳感到骄傲,我将以实际行动讲述‘深圳故事’,让来自全球的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与人文温度。”
信心与期待:共赴一场世界级约会
“这是深圳历史上最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事之一。”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在深圳已工作30多年,听到消息后无比激动,第一时间将喜讯分享给亲友。他认为,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前沿,已练就一流的全球胜任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几乎每一步都踩准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节奏。“选择深圳作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主办APEC峰会的中国城市,既是充分肯定深圳45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向世界昭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和定力。”

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创始人、执行理事长,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园长孙莉莉长期投身环保公益事业,守护红树林湿地超过十年,多次在国际会议中分享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经验。她表示,深圳作为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在低碳环保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更让这座城市站上世界舞台中央。“2026年APEC峰会在深圳举行,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发展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深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所做努力的肯定。”

APEC峰会落地深圳,不仅将呈现一座城市的创新活力与发展韧性,更将向世界传递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坚定信号。
采写:南方+记者 蔡敏玲
摄影:南方+记者 朱洪波(除署名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