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交会到进博会,如何实现“接力跑”?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默 达

11月4日,第138届广交会闭幕,本届广交会共有来自22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1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上届增长7.5%,现场意向出口成交额达‌256.5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金色纽带”。仅一天后的11月5日,第八届进博会在上海正式开幕,预计将有来自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4100多家境外企业共赴“东方之约”。

南方+ 石磊 拍摄

广交会与进博会之间无缝衔接的“接力跑”,并非今年独有。69年的光阴里,广交会始终保持春秋两季固定举办的模式,历经风雨却从未间断。近年来,广交会采用分三期的安排,开幕和结束时间都相对固定,便于外商朋友安排档期。进博会则更为年轻,连续8年都选择同一时间举办,规模越办越大,展商越来越多。这样的“接力跑”还会持续下去,共同增强彼此的影响力。

盛展连台,人潮涌动,展现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坚定承诺,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确定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国际合作交流面临暗潮涌动。但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广交会、进博会既是观测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的“晴雨表”,也不断释放出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景。部分参展商和采购商“全程跟跑”甚至是“两地折返跑”,虽然辛苦了点,但丰厚的收获却让他们喜上眉梢。

是“接力跑”,也是“提速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加快重构,广交会和进博会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关键窗口,处处彰显创新的活力和变革的动力。本届广交会一期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落地的“秀场”,各家企业秀出科技硬实力,订单如雪花般飞来,二期的智能家居更是让不少境外采购商大开眼界,展现别样的生活美学。本届进博会上还将有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登台亮相,从高端装备到消费品,从医疗器械到农产品,新质生产力的含量拉满。

第八届进博会。图源新华社

第八届进博会。图源新华社

奔跑向前,道路广阔坚实。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也是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重要方式,建立成熟稳定、高水平的国际贸易平台,可促进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服务贸易标准提升,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中国大市场,世界大机遇。在这里,每一次洽谈都价值千金,每一笔订单都饱含无限可能。

展会有限期,开放是常态。说到底,两场展会首尾相连,加起来也不过1个月,与链博会、服贸会、高交会等“组团出道”,覆盖面仍然有限。一年的365天里,不必“逢年过节”“与会登门”,中国开放的大门随时向全世界的朋友敞开。投资和贸易一体化发展成为趋势,可借“金牌展会”的契机招商引资,引导产业链和供应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政策层面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常来常往、相知相亲;入境游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妨跟着“十五运会”去旅游,到大湾区感受体育活力、科技进步和人文风情;即便只是想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与中国结缘,或是实地感受中国故事、中华美食,也欢迎随时来走一走看一看。

广交天下客,进博向未来。开放合作没有中场休息,而是永远在路上,一路遍布机遇,一路繁花盛开。

编辑 张梦圆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