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数据显示,比亚迪10月销量441706辆,创年内新高,继续成为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并以断层优势领跑车市。其中,乘用车销量436856辆,海外销量83524辆,同比增长155.5%,出口业务大幅增长。
零跑连续8个月成为新势力车企销冠,“蔚小理”格局继续变动,小鹏销量创新高,理想座次再次下滑……造车新势力头部阵营出现新的变化。而传统自主品牌表现依旧强劲,乘联会表示,“银十”新能源渗透率预计会达到新的高点。

造车新势力变动激烈
数据显示,零跑汽车继续10月“登顶”,连续第8个月成为新势力车企中的销冠,月度交付量首次突破7万辆大关,达到7.03万辆,同比增幅超84%。
此前一度低迷的蔚来与小鹏,10月销量也全面向前追赶。小鹏汽车紧随零跑汽车之后,10月交付新车4.2万辆,同比增长76%,创下历史新高,连续2个月交付量超过4万辆。今年1—10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35.52万辆,同比增长190%。
蔚来10月交付量突破4万辆,数据显示,蔚来交付新车4.04万辆,同比增长92.6%。蔚来品牌交付新车1.71万辆,乐道品牌交付新车1.73万辆,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新车5912辆。
蔚来的销量回暖与其推出爆款车型不无关系。新车ES8发布41天,已实现交付破万;乐道L90交付11722辆,再创新高,上市三个月累计交付33348辆,成为销量新的增长点。目前,蔚来正在全面提升产能。蔚来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表示:“11月,全新ES8交付将加速,产能较10月预计将有70%的提升。12月,公司将进一步提升产能,在1.5万辆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交付量。”
小米汽车的月交付也超4万辆。同样表现坚挺的还有问界,数据显示,赛力斯新能源汽车10月销量51456辆,同比增长42.89%。

然而,曾经的销量冠军理想汽车则表现低迷,理想汽车10月交付新车31767辆,同比环比均出现下滑,和以往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此前一直增长迅猛的理想汽车,今年遭遇发展瓶颈,负面消息不断。10月31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就10月23日上海理想MEGA车辆起火事件道歉。目前,理想汽车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将召回11411辆MEGA。
零跑、蔚来、小鹏、理想、小米等身份互换,体现了新能源汽车争夺异常激烈。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正在被技术创新的浪潮重塑,技术迭代不仅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品价比等概念也更被用户关注,新一轮的竞争方向发生明显变化。
传统车企表现稳健
传统车企则保持稳健布局,同样在“银十”传统旺季收获明显。
10月,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销售46155辆,同比增长44.06%;长安汽车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19167辆,同比增长36.14%。奇瑞集团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10346辆,同比增长54.7%,首次单月突破11万辆。吉利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77882辆,同比增长64%;中国一汽自主新能源销量也呈现大幅增长,其中红旗新能源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6.3%,持续担当销量增长核心动能。10月,一汽奔腾总体销量达20400辆,新能源销量达18468辆,再创奔腾10年单月销量新高。
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依靠传统车企优势赋能,也纷纷创下销量佳绩。
吉利旗下品牌极氪10月销量2.14万辆,同比增长63.8%,领克10月销量40213辆,创历史新高,其新能源占比72.1%。东风旗下岚图汽车10月交付17218辆,实现稳健“九连涨”。北汽集团旗下极狐10月销量为23387辆,同比增长110%,首次达到2万辆月销量水平,1—10月累计销量已超去年全年,表现亮眼。此外,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10月销量13506辆创新高,连续8个月实现“破万”;深蓝汽车10月全球销量36792辆,深蓝S05全球销量突破2万辆,1—10月累计同比增长57.1%。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10月销量13159辆,创历史新高。广汽埃安也在10月创下27014辆的销量业绩。

广交会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广汽展台上炫酷的汽车吸引了许多客商前来参观和咨询。
技术升级、技术出海正在加速赋能,车企以高阶智驾等功能点吸引用户,在销量上形成进一步突破,同时打出“品价比”等价值标签,进一步降低用车门槛,将技术“变现”形成自身产品竞争力。而且,出海也带来新的增量,比如长城汽车海外销售同比增长28.68%,吉利新能源汽车出口13626辆,海外已成为中国车企新能源竞争的新阵地。
乘联会表示,今年车市“银十”表现强劲,10月车市步入传统“银十”销售旺季,国庆假期的集客效应与年末政策调整预期相叠加,共同推动月初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随着各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陆续调整,其对整体市场的拉动效应有所减弱,预计后续车市增长将面临一定压力。展望四季度,车市主要支撑来自于报废更新的持续推进,以及年底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退坡所带来的提前购买需求的释放。此外,9月以来密集上市的新车型也逐步进入交付季,将为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力。新能源市场有望重回高速增长轨道,新能源渗透率预计将攀升至新的高点。
南方+记者 拱千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