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十五运会火炬传递仪式举行,现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核心成员、南方电网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周月宾作为火炬手亮相。

2014年,刚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的周月宾,怀揣着对电力科技的热忱入职南网科研院。彼时,南方电网正推进电网结构优化,计划通过柔性直流技术将“一张大网”拆分为“两张小网”,为西电东送大通道加装“安全阀”。周月宾和团队扎进实验室,180余天昼夜攻关,最终为工程打造出一颗“坚强心脏”,让柔性直流技术在我国西电东送主通道上实现首次亮相,为后续技术升级种下了关键“火种”。

2016年初,南方电网首次提出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设想,再次将周月宾推向了更高难度的“赛场”。700余天后,当世界首台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成功诞生时,周月宾翻着记满数据的笔记本说:“这就是我们的‘青春纪念册’,每一页都写着不放弃。”
但他并未止步于“能实现”,而是向着“更高效”冲刺。为了进一步提高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运行的经济性,周月宾提出采用调制技术,对已有的设计理念进行革命,并和团队共同研发了世界首套特高压柔直双阀串联和混合桥等核心方案,为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的成功投产打下坚实基础。
周月宾常常和青年队员一起泡在实验室,手把手传授经验。他说。“科研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接力赛跑,老一辈科研人给我们铺了路,我们也要为年轻人搭好桥。”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中多名青年成长为技术骨干,将科学家精神传承下去。
“火炬的意义,不仅在于燃烧自己,更在于传递下去。”作为南方电网公司团委副书记、南网科研院直流所研究团队项目经理,周月宾始终记得自己的另一重责任——培养青年科研力量。他带领的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4岁,却能在直流输电“无人区”中屡创佳绩,这离不开他的悉心指导与精神引领。
此次成为十五运会火炬手,周月宾将这份“传承”的意义看得更重:“体育赛场的火炬传递,是拼搏精神的延续;科研领域的火炬传递,是创新力量的接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让更多青年明白,无论是体育竞技还是科技创新,都需要“敢闯敢试、永不言弃”。
南方+记者 马艺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