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广州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暨第二届粤港澳中医康复传承与创新学术会议在广州开幕。
11月1日,2025年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大会以“中医传承、协同创新”为主题,同时举行广州市中风病康复联盟成立仪式,通过学术研讨、技能培训、经验分享等形式,搭建起跨区域中医康复交流合作平台。
“中医康复有其理论根基和文化灵魂,它的核心优势在于独特的整体观与辨证观。”国医大师沈宝藩表示,中医康复不是单一环节,而是贯穿于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的关键一环。它不仅关注患者局部功能障碍,更注重全身气血、脏腑平衡与心理状态的调适。

国医大师沈宝藩
沈宝藩认为,中医康复学科的发展不能停留在“守传统”,更要在学术体系上主动对接现代前沿技术,做到中西医并重。以心血管病康复为例,现代医学通过手术和药物干预挽救回生命,而中医康复可使患者气血调畅、体质改善,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西医在抢救急危重症上有不可替代的手段,而中医的强项在于恢复与防复发。两者结合,才能让患者真正回归社会、重获健康。”沈宝藩说。
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中医康复学科注入了新动力。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大科主任欧海宁介绍,医院已将脑机接口技术引入中医康复领域。目前,团队正尝试利用脑机接口技术,结合运动想象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等传统疗法,研究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大科主任欧海宁
“脑机接口让我们能更直观地看到大脑对针刺、推拿等中医干预的反应,为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撑。”欧海宁说。

广东省中医院已将脑机接口技术引入中医康复领域。
在临床一线深耕多年的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姜桂美补充说,慢性病与脑卒中康复离不开中医辨证与功能训练结合。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传统疗法配合运动康复,也能更好激发身体自愈力。
活动现场,广州市中风病康复联盟正式成立,广东省中医院作为盟主单位,联合近20家联盟成员单位,共同推动中医康复服务发展。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表示,医院将以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医康复服务同质化,以人才培养激活内生动力,以智慧康复创新服务模式,让优质中医康复资源真正下沉基层,惠及更多患者。
南方+记者 厉思璇
通讯员 王军飞 陈裕曦 陈佳佳
通讯员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