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航天“感觉良好”?从四个时空坐标感悟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吴三川

再穿霄云酬壮志,星河筑梦九州同。

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透过这场信息量很大的发布会,不妨梳理出四个时空坐标,感悟中国人问天求索的壮阔征途。

第一个坐标,是此时此刻。

10月31日23时44分,“神二十一”将瞄准发射。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7次飞行任务。看似平常的数字背后,藏着中国航天的“硬核升级”:首次实施3.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大幅缩短航天员舱内等待时间;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四只小鼠拿到太空体验券;每一次出征都有突破,每一次突破都令人振奋。

△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在进行飞船程序训练

△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在进行飞船程序训练

“不知不觉都神二十一了。”当“感觉良好”始终在线,“太空会师”频频上演,各种高燃“名场面”成为常规操作,这份游刃有余背后照见的,是中国航天在一穷二白中自力更生,在稳扎稳打中千锤百炼,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接力奋斗。从筚路蓝缕到叩问苍穹,正应了那句俗话:“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第二个坐标,是2026年。

今年4月,官方曾透露,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此番再度表示,两名港澳航天员整体状态良好,将开展飞行任务强化训练,令人翘首以盼。

港澳同胞圆梦太空,其历史意义不难想见。一方面,一家人在太空相聚,共享同一荣光,这无疑是激动人心的“历史同框”;另一方面,港澳地区加快融入祖国发展大局,深化交流合作,贡献科创力量,参与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也是美好且必要的“双向奔赴”。“火星相机”助力“天问”、“澳科一号”卫星闪耀太空、香港研发机械人助力“嫦娥探月”……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历程里,港澳元素从未缺席,始终熠熠生辉。

第三个坐标,是2030年。

“至于具体的时间表,我们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不动摇。”在明年任务标识征集中,出现了“梦舟一号”的身影,令人瞩目。

中国航天员登月模拟动画截图

中国航天员登月模拟动画截图

敢上九天揽月,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从“神舟”到“梦舟”,飞船家族的精神基因一脉相承。18年前,“嫦娥一号”奔赴月球,神话照进现实。经过多年努力,“绕、落、回”三步走目标圆满收官,我国又在“十四五”期间启动探月工程四期,全面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当前,我国在深空探测技术领域捷报频传,“十四五”期间实现了上百项重大核心技术突破即便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大,我们有信心也有条件将揽月传奇续写到底。

第四个坐标,是星辰大海。

宇宙浩渺,谁来“相期邈云汉”;苍穹无尽,何时“手可摘星辰”?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给出了坚定的回答:“中国应该飞得更远,中国有能力飞得更远。”

月球是人类向宇宙进发的第一站。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未知走向已知,中国始终秉持航天事业是人类共同事业的理念,不断为人类和平利用外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交流、共享技术机遇。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将择机安排1名巴基斯坦航天员到中国空间站执行短期飞行任务,就是例证。

行不止者,虽远必臻。笔者注意到,此次“70后”“80后”“90后”一起出征,刚好构成了一个代际序列。这正是:航天代有才人出,宇宙探索无止境。

编辑 张鹏
校对 符如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