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10月29日,中非检察合作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阿尔及利亚、刚果(金)、埃及等12个非洲国家的检察机关代表团齐聚珠江之畔,围绕“中非现代化进程中的检察担当”这一主题,分享实践经验,共绘未来愿景。
中非检察合作是中非友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中非检察合作论坛是中非检察机关共同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重要举措和务实行动。此次论坛的举办适逢其时,意义重大,为新时代中非法治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与会代表发言。
广东有力促进中非法治文明交流互鉴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也是中国对非经贸合作的主力军,2024年广东省对非洲出口额占全国比重为22.1%,目前有12个非洲国家在广州设立了总领馆。随着广东与非洲国家经贸和人员往来密切,彼此间的司法合作需求日益增大。
近年来,广东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建设三个一流、打造一个平台”,积极拓展与非洲国家法治领域交流合作,连续9年承办中非法律人才交流项目研修班,有力促进了中非法治文明交流互鉴。

10月29日,中非检察合作论坛在广州举行,图为会议现场。
法治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石,检察合作是法治合作的重要环节。广东始终坚持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推动中非检察合作迈上新台阶。在论坛上,广东明确了未来合作方向:
——共筑法治基础。继续完善法治交流合作机制,在人员培训、信息交换、理论研究等方面建立更稳定的合作平台,特别是加强在数字经济、跨境投资、环境保护等领域法律问题的研判与应对协作,共同提升司法能力,更好适应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挑战。
——共拓协作领域。进一步探索在个案协商、依法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路径,畅通司法协助渠道,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与公平正义,依法保护中非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深化中非经贸合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密切人文交流。开展更多形式的互访、研修和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使法治领域的合作成为连接中非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不断夯实中非关系的社会与民意基础。
非洲检察机关分享应对现代化挑战举措
现代化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跨境犯罪等问题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论坛上,非洲各国检察机关代表纷纷发言,共话合作应对之策。
“检察合作是促进良法善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乌干达共和国总检察长基里奥瓦·基瓦努卡强调,随着非洲与中国持续深化贸易投资联系,加强检察合作能够确保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成果免受腐败、金融犯罪、网络犯罪及其他破坏稳定因素的侵蚀。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总检察长拉蒂夫·法格贝米认为,面对跨国犯罪、跨境腐败等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有效应对。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弥补执法漏洞,统一行动标准,让利用跨国法律漏洞的犯罪者无所遁形。摩洛哥王国副总检察长贾米拉·塞德琪呼吁,世界各国检察机关应建立起高效的司法合作机制,在共同打击跨境犯罪、交流法律信息与技术、开展联合培训与交流互访、共同防范网络风险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
科技赋能,为检察工作插上“智慧翅膀”。论坛期间,科技与人工智能对检察工作的影响也成为热议焦点。
莫桑比克共和国总检察长阿梅里科·莱泰拉表示,数字时代是前所未有的机遇,科技能够简化操作流程、优化管理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司法效率和响应能力。赞比亚共和国总检察长迪马斯·卡贝沙在发言中表示,科技进步、人工智能以及信息通信技术正在重塑治理、发展与司法体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能够提升案卷管理、案件排期、网络安全及证据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效率。”
论坛最后,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各代表团团长共同签署《中非检察合作论坛会议纪要》,就共同依法打击跨国犯罪,支持彼此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共同保护中非合作投资项目安全以及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常态化开展沟通协调,建立健全交流培训机制等,达成重要共识。
文字:南方+记者 李乾
图片:南方+记者 吴伟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