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南方评论
+订阅

七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文|南方日报评论员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时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回望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进程,其中一条清晰的主线,就是逐步探索、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提升到“决定性”,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台阶,今年预计约为140万亿元,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平高不高,关键看资源配置的效率优不优,宏观经济治理的效果好不好,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的作用强不强。当前,全球格局深刻调整,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市场预期还需进一步稳定,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解决这些堵点卡点,必须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企业兴,经济兴;市场活,经济活。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国资国企是“压舱石”,要做强做优做大,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是“自己人”,要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有效保护合法权益。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毛细血管”,要全力支持,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发展。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从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流动顺畅的劳动力市场、转化高效的技术市场,到编制宏观资产负债表,全面摸清存量资源资产底数,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从完善并购、破产、置换等政策,盘活用好低效用地、闲置房产、存量基础设施,到推动司法判决执行与破产制度有机衔接,依法有效盘活被查封冻结财产……全会《建议》提出了全链条、全周期的针对性举措,必须抓好落实,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在战略层面,要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策略层面,要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在措施层面,要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奋力开创广东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编辑 佘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