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CUADC)全国总决赛在浙江举行,来自全国近150所高校的4000余名师生展开激烈角逐。珠海科技学院智能制造与航空院代表队夺得无人机精准打击对抗赛全国冠军与机翼静载挑战项目全国三等奖。

无人机精准打击项目现场。
在无人机精准打击项目中,李致远、邝玮健、张尊达三位同学组成的战队,凭借自主研发的改良穿越机与战术配合,以两轮总时长61秒的绝对优势,锁定全国总冠军。
该项目高度模拟实战环境,选手需操控微型多旋翼无人机,在高速动态环境中快速识别分散的气球靶标并精准摧毁,打击结束后还需平稳操控无人机安全返回起降区,最终根据击破速度与数量来决定胜负。

珠海科技学院智夺得无人机精准打击对抗赛全国冠军与机翼静载挑战项目全国三等奖。
“我们参赛的穿越机尺寸为全场最大,核心设计理念是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扩大机身尺寸。”李致远介绍。为应对核心挑战,团队对飞行器进行了多轮关键性迭代。该穿越机基于此前设计的5寸竞速机改良而来,机身轴距从188毫米扩大至215毫米,在规则允许范围内最大化旋翼面积,提升了打击时的容错率。
同时,团队升级了高清HDzero图传与Micro V3摄像头,并将单接收机升级为分集接收机,优化了图像传输稳定性与目标识别能力。飞控系统也针对精准打击任务进行了专门调校,团队将滤波参数设定得更为保守,保证了飞行稳定性,同时提高了PID参数中的D值,以有效抑制外部冲击对机身姿态的干扰。

珠科参赛的穿越机尺寸为全场最大。
在机翼静载挑战中,团队需使用木质或竹质材料,制作总长度150厘米、总重量不超过120克的机翼,并通过中部加载测试其最大承载能力。“我们根据比赛规则在软件上对机翼的受力结构进行理论分析,再将所得的理想模型切割组装后进行试验,并在后续模型设计中对应力集中点和受力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补强和修改。”团队主设李铠名说。最终,团队以第一轮13225克、第二轮12100克的成绩,获得全国第十五名、三等奖。
“材料与结构仍是未来的核心优化方向,后续会按各部位受力特点精准选材。”机翼静载测试团队成员潘伟鹏介绍,将继续通过工艺优化提升局部性能,用系统且持续的试验去验证推进。
文字:南方+记者 马瑞婕 通讯员 林悦
剪辑:南方+记者 马瑞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