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假会影响学习?佛山的“致家长”走心了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吴三川

最近,多地宣布将从今秋起试行中小学春秋假。在一片叫好声之余,也有部分家长感到疑惑:会不会影响孩子学习?家长没有假期怎么办?

10月28日,面对即将到来的秋假(11月12日-14日),佛山市教育局发布关于春秋假试点政策致广大家长的一封信,对近期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得到网友点赞:“考虑周到”“用心良苦”。

00:23

佛山教育局发文回应“春秋假”:不会因此赶进度甚至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校内托管不收取托管服务费

首先要澄清的是,春秋假不是“多了几天假”。

今年9月印发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中说的很明确,“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只是对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做一下必要的“拆分”和“组合”。

此前佛山教育局也曾回应,“不会占用正常上课和考试时间”,这次再次重申“不会因为春秋假赶进度甚至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在如此明确的连番表态之下,家长们不必过于焦虑。

但话又说回来,“放假”引起家长焦虑,或多或少折射了一种思维惯性。学习不是“将时间填满”,而是“有节奏的呼吸”,不只是“埋头读书”,还要“师法自然”,道理并不复杂,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总是“知易行难”,此番以制度化的方式推进实施,不失为一次重塑教育价值观的契机。虽然春秋假的推出带有“扩大服务消费”的背景,但其初衷还是实现教育减负,让学生劳逸结合、增长见识、提高效率。

图片11:佛山市第九小学学生同唱《歌唱祖国》。张艳青摄。

对此,信中有一段很恳切的举例:“佛山地处岭南,这里四季常青,孩子从课本中学到很多关于秋天的景色,脑海中有很多关于金秋的想象,却很难在当地真切见到‘山山黄叶飞’的景象。”

这不禁让笔者想到“春服舞雩”的故事。《论语》有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两千多年前,曾皙所描述的“向往的生活”得到了孔子的点赞。让孩子们感受“咏而归”式的舒展,让生命的力量尽情绽放,在现代社会中不也是同样重要的吗?

《行动计划》以“奋进学在禅城,打造佛山之心”为愿景,通过“1345”行动计划,系统推进禅城教育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图为三龙湾小学开学季的校园活动。

当然,再美好的设想也要靠落实。若是“神兽出笼”无人看管,家长难免担心安全问题,放假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演变成“换个地方写作业”,这或许是家长们最大的顾虑。从推出免费托管服务,到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再到开放适合孩子们的场馆,这些实实在在的“兜底”措施直指痛点,考虑到了不同群体的需求,对其他城市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为探索中的事物,春秋假的完善或许尚需时日。春秋假是孩子的“补给站”,也靠全社会“给力”,舆论的理解、政策的配套、多维度的保障,一个都不能少。

编辑 张鹏
校对 何翠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