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同比增长4.1%,经济体量突破10.5万亿元——广东经济三季报正式揭晓。
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考验下,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不仅清晰勾勒出广东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轨迹,更暗藏着三个支撑未来发展的关键支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底气。

稳字当头
多维协同筑底盘,承压前行显韧性
“稳”是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经济最鲜明的底色,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力,共同筑牢发展基本盘。
农业领域持续向好,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9%,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2个百分点,早稻产量提高,蔬菜、园林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提质增产,生猪、家禽出栏量同步攀升,充足的农产品供应既稳稳守住民生底线,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持久动能。

工业生产呈现回暖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较1—8月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3.9%,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等重点行业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为工业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服务业延续加速发展势头,增加值同比增长4.9%,金融业以9.8%的高增速领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3%;高铁旅客周转量增长13.9%、民航货运量增长11.3%,人员往来的频繁与物资流通的活跃,充分印证了经济循环的强劲韧性。
从田间地头的丰收图景到生产车间的忙碌身影,从消费市场的活力涌动到物流网络的高效运转,各领域的高效运行形成强大合力,让广东在外部压力下依然保持稳健的发展节奏。

转型深入
阵痛之中寻突破,新动能激发新空间
转型之路虽有“阵痛”,但广东经济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坚定前行。
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影响,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4.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0.6%,对相关领域形成短期压力。
但“退”的背后,是“进”的鲜明亮色,转型主线愈发清晰,新动能产业正加速崛起补位。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6.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达55.5%、33.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高达7.0%、11.0%、7.8%;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激增33.7%、25.3%、44.8%、40.3%。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7%,清洁能源投资增长3.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投资更是暴增81.2%。
这一系列数据清晰表明,广东经济正逐步摆脱对传统增长路径的依赖,以新产业、新投资、新产品为核心的增长新引擎,正在转型阵痛中加速成型,为未来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创新驱动
坚持自立自强,科技赋能添后劲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主线贯穿广东经济发展全程,前三季度数据充分彰显创新驱动的强劲后劲。
从产业端看,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本质是科技创新成果加速产业化落地的生动体现——从3D打印设备到风力发电机组,从新能源汽车到储能电池,每一个保持高增速的产品背后,都离不开核心技术突破的坚实支撑。
从投资端看,创新领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研究和试验发展投资增长12.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3.5%,这些投向未来的“真金白银”,正持续厚培创新土壤,为广东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从消费端看,创新正深刻重塑市场需求格局,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增长16.2%,增速较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快13.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4%。

以旧换新政策精准发力,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0%、31.0%、16.5%,创新产品与新型消费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巩固了创新驱动的市场基础。
数据背后,是广东科技创新实力的持续跃升: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九年位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跻身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取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已成为我国“十五五”发展的核心主线之一。
广东正以扎实有力的实践,主动扛起时代使命,为“十五五”时期的新发展谋篇布局,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主笔:黄应来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