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季接近尾声,这道“金融屏障”如何保护你我?| 财知道

289财经热点
+订阅

这几天广东迎来了秋天“体验卡”,而台风季也进入了尾声。

这一年来,“蝴蝶”“韦帕”“杨柳”“米娜”“桦加沙”“麦德姆”……接二连三的台风直击广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不过,好在广东有一道抵御自然灾害的金融“屏障”——巨灾指数保险。就拿最近的两场台风“桦加沙”“麦德姆”来说,广东10多个地市触发理赔。其中,湛江在“麦德姆”登陆24小时内就到账了4280万元赔款,让救灾重建有了快速的资金。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2024年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巨灾保险已经累计给广东赔了19.3亿元,这是真金白银的“应急弹药”。

本期《财知道》聊一聊,什么是巨灾保险?和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01

巨灾保险是什么?我国如何起步?

巨灾保险和我们买的普通保险一样,都是通过大数法则,去分散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风险。只不过,它保的是“天大的风险”,比如地震、台风、暴雨、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

这样的产品,最早诞生在国外,并且,它的推出,往往与一段惨重的灾害有关。像英国,遭遇了英格兰东部的特大洪水后,于1960年率先推出洪水巨灾保险;而日本,在1964年发生里氏7.5级新潟地震之后,于1966年出台《地震保险法》。

我们中国也不例外,尽管1994年就提出研究巨灾保险制度,但直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举国悲痛下,才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必须有一套制度,能在大灾后托底!

可真要给巨灾上保险,哪有那么容易?就拿汶川地震来说,7万同胞遇难、大量学校、医院、道路、房屋受损,光直接损失高达8451亿元……这谁敢保?谁来投?保什么?这些基础问题,每一道拉出来都是大难题。

因此,经过长达8年的反复研究,直到2016年,我们终于有了第一个全国性的巨灾保险制度,叫: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款“开山之作”:

第一,谁来保?由45家保险公司组成的超级共保体一起承保,安全感先拉满。

第二,谁投保?保障谁?政府投保,老百姓获得保障,这也意味着,这是一款政策性保险产品。

第三,保什么?只保障地震灾害下,老百姓的住宅受损风险。这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从保单一灾害、单一损失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扩展到保多种灾害的综合性保险。

很快,这个保险就在四川、青海这些地震高发的省份落地,到2023年底,已经给2130万户次家庭提供7918亿元保障,赔出去的钱也超过1亿元。

经过这8年的试点,全国巨灾保险制度又在2024年启动升级,作为“2.0豪华版”,它带来哪些惊喜?

一是保的灾害更多了,不只地震,新增了台风、洪水、暴雨,连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都能保。

二是保的力度更大了,城镇居民的住宅的基本保额从5万变10万,农村住宅从2万元到4万元,加量不加价,最高保额不超过100万元。

更灵活的是,若你觉得100万的保额还是不够用,还能自费买商业险,补充超出部分就行,丰俭由人。

经过完善后,这份全国性的保险制度能够落地到更多省份,与此同时,我们也能从中看见,一个由政府推动主导、市场化运作,政策险为主,商业险为辅的中国特色巨灾保险制度,已经逐渐形成。

02

各地巨灾保险有哪些新模式?

说完全国,我们再来说地方层面的巨灾险。

由于各地的天气灾害、风险痛点各有不同,因此,一份全国性巨灾保险不能包打天下,各地需要结合省情、市情推出地方性保险制度。

不少地方,是以全国制度为模板,再进行一番升级改造,其中,河北的操作让人眼前一亮。

2023年8月,特大暴雨重创河北,造成全省数百万人受灾。次年,河北政府动用2亿元财政资金买单,为全省百姓投了一份“巨灾综合险”——

它涵盖地震、台风、暴雨、洪水、暴雪等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不光保房子,连家里的财产、人员伤亡都保,赔偿资金直达受灾群众的账户。这成为了我国第一张“综合巨灾保险保单”。

还有的地方,则创新完全不一样的巨灾新模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广东。

2016年,饱受台风、暴雨灾害的广东,引入了风速、降雨量作为“灾害因子”,首创了“巨灾指数保险”模式。

这个保险有什么不同?

首先,它也和全国模式一样,由财政买单投保,但是获得赔偿的是政府,资金则主要用于救灾抢险,灾害重建等。相当于政府花小钱,办大事,像湛江,保费1000多万,两次台风就赔了5000多万

其次,它的理赔“简单粗暴”,直接看“灾害因子”的数值去到哪一档,直接赔款。比如台风来了,就看风速,12级赔1050万,逐级递增,17级台风赔1.36亿元。

这个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赔得快,气象报告一出炉,保险公司就能走流程打款,最快24小时就到账了。

这点非常关键!灾害发生后,财政资金需要层层审批,而保险公司是市场化运作,理赔资金到账快,让救灾抢险和恢复重建快人一步。

除了这份指数保险,广东还给农民朋友定制了一份农房保险。也是政府直接“买单”,100%覆盖全省的农房,每户最高保11万元。不管是台风刮倒的,还是暴雨冲塌的,都能赔,这是保障农民“住有所居”的“定心丸”。

现在,不光四川、河北、广东,全国至少18个省份、114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专属制度

03

应对天气灾害,有巨灾保险就够了吗?

当然不行,当前,极端天气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以美国佛罗里达州为例,当地经常遭遇飓风,多家财险公司破产,就与巨灾险高频赔付有关。

在我国,巨灾保险虽然有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存在财政配套资金不足、基差风险大、赔付率高等问题。

因此,通过各种“气候金融产品”叠加buff,形成一个有效的多层次风险分散机制,才能制造出一道更好应对巨灾的硬核屏障。

比如一种很有意思的产品,叫“天气期货”。如果你是一家卖空调的公司,担心夏天不热空调不好卖,那就买一个“高温指数”的反向合约,就算天凉空调卖不动,也能在期货市场上赚一笔,对冲掉风险。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为了更好应对自然灾害,全球各国已经创新了大量天气衍生品、巨灾债券、碳汇保险、巨灾基金等产品,而且它们已经成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冲气候风险的“秘密武器”。

作为普通百姓,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我们得先把自己照顾好,给家庭成员、房屋财产、车辆等上好保险。像车辆保险一定要配车损险,无论何种灾害发生损失都能赔;还可购买一些普惠型的商业家财险,100块就能保障房屋和财产安全,做到有备无患。

南方+记者 张艳

相关阅读:

救灾资金24小时到账,巨灾保险如何托住广东的“风雨账本”?

编辑 冯颖妍 张茵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