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 粤改行】梅江:探索“山海互济”融湾新路径

粤改粤好
+订阅

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十三届省委深改委第九次会议指出,当前,“百千万工程”正处于聚力攻坚、提升突破的关键阶段,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堵点、激活动力,加快完善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助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本周“百千万 粤改行”的主题为“山海赋能”,集中展现各地发挥山海资源优势的创新实践。今天推出第四期“梅江:探索‘山海互济’融湾新路径”。

从红色热土到时代浪潮,梅江,拥抱湾区,再续荣光。

梅江(荔湾)智创共享中心入驻企业9家,梅州(广州)科技创新中心吸引12家企业落户,形成“研发在湾区、生产在梅江”的协同模式;冰鲜盐焗鸡等特产食品走上港澳市民的餐桌;嘉应古城、西阳镇筀竹村等成为大湾区居民新的旅游目的地……

今日之梅江,正抢抓“苏区+湾区”政策叠加机遇,立足中心城区定位,持续在产业平台建设、文旅融合发展、农产品融湾等方面发力,推进梅江苏区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探索一条“山海互济”的融湾新路径。

梅江区抢抓“苏区+湾区”政策叠加机遇,探索一条“山海互济”的融湾新路径。何森垚 摄

产业协同 构建融湾产业“生态圈”

产业融湾的核心,在于构建“湾区研发+梅江制造”“湾区市场+梅江产品”的协同体系。过去,离湾区距离较远、产业用地紧张等问题制约着梅江区的招商引资。

在梅州推动梅龙高铁通车、加速融湾的大背景下,梅江区因势而谋,聚焦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烟草、电力、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五大方向,高水平建设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梅江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梅江区数字BPO产业园等建设,加快形成“一区三园多点”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着力建强产业发展“硬支撑”,承接湾区产业转移。

“梅江区标准厂房很符合我们生产需求,可以说是‘拎包入住’,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前期投入。”广东中南汉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山介绍,该公司植物饮品等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

作为梅江区首个政府标准厂房项目,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梅江控股标准厂房项目总投资约15.8亿元,新建标准厂房及其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项目打破过去企业拿地再建设的传统做法,可帮助企业减少时间资金成本、加快投资建设。

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近年来,梅江区先后打造梅州互联网创新中心、梅江数码港(飞翔云)互联网产业园、梅江区数字BPO产业园等主要支撑平台,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产业化集聚发展,加快打造数字经济百亿集群,城产融合拥抱数字湾区。

位于梅城江北嘉应古城的梅江区数字BPO产业园里,在办公区域,键盘敲击声、电话沟通话语声交织在一起,服务从这里延伸至全国各地。

该产业园是政企合作投资、建设、运营的数字客户服务平台项目,也是梅州市首个数字BPO产业平台。目前,产业园已承接10多家全国500强企业的客服外包业务,“以商引商”带动10多家合作企业来梅洽谈落户事宜。

“我们公司总部在广州,之所以选择来梅江投资,看中的就是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理念。”嘉音讯数字服务(广东)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志平介绍,得益于高效的政务服务,产业园从洽谈到开园仅用时76天,并用5个多月时间招聘了600多名员工,其中不乏从广州调来梅州的员工。“充分感受到了‘走千走万,不如梅江两岸’的营商环境吸引力,我们也希望带动梅江互联网新时代、新产业链经济的发展,助力梅江产业更全面、更完善。”

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梅江区与帮扶工作队建立常态化招商机制,加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去年,梅江区报市招商引资动工纳统项目39个,完成计划投资额81.78亿元,完成率全市第一;完成当年实际投资额21.46亿元,完成率全市第一。

在强化招商引资的同时,梅江区建好融湾平台。梅州经开区与广州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结对合作协议,在产业有序转移、双向产业互动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成功招引总投资23亿元的茂叶项目入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牵引落地一批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产业链企业。

文旅为媒 激活融湾互动“朋友圈”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嘉应古城处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青石板路上的熙攘人流、店铺里的热情吆喝、舞台上的动听歌声,将市井烟火与文化活力交织相融,共同勾勒出一幅“文旅兴、消费旺”的生动图景。

据梅州移动的统计数据,梅州全市51个重点景区共接待移动用户77.23万人次。其中,嘉应古城最受欢迎,吸引了近24.41%的游客。

近年来,梅江区以“保护历史街区风貌、活化文化文物古迹、激活城市经济业态、实现宜业宜居宜游”为目标,以“打造凌风路步行街、激活沿街店铺,改造连街古巷、盘活背街房屋”为重点,对嘉应古城核心区进行提升改造,让“骑楼凌风”既有“热度”更有“品质”。

梅江区用好资源禀赋,发展“露营经济”。何森垚 摄

梅江区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是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辖区内不仅有“迎客天下”“结庐人境”“风眠故里”“骑楼凌风”“泮坑枫情”“铁塔梵音”“梅水夜韵”“高观揽胜”等梅江八景,还拥有筀竹村、扎上村等乡村旅游胜地,然而受制于交通不发达,文旅存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痛点。

梅龙高铁开通后,梅江区作为梅州主城区,顺势而为,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文旅资源优势,一方面持续加强配套设施和景观提升,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与活动策划、丰富游玩体验,激发文旅新活力,打造发展胜势。

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筀竹村,当地不断提升文旅业态,打造让游客可游、可赏、可玩的生态体验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走进筀竹村。

“白天在酒馆里悠闲地看书品酒,傍晚与三两好友野餐闲聊,晚上躺在舒适的民宿里看窗外星光,本来打算玩一天的,来到后发现这里实在太舒服了,准备再住两晚。”深圳游客李女士说。

依托资源禀赋,梅江区越来越多的乡村走上了文旅的新路子。引进文旅企业、盘活闲置房屋、用足旅游新业态,村子人气越来越旺,村民也吃上了生态饭。

“交通设施的完善,吸引越来越多的湾区游客来梅江旅游。”梅江区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在修好“内功”的同时,文旅部门与企业加大宣传力度,“梅江八景”游玩等攻略在社交媒体频频出圈,不少湾区网友表示被“种草”,准备来梅江区游玩。

农品出山 做优融湾产品“口碑圈”

在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中,农产品融湾是其中一环。梅江农业资源丰富,拥有“梅江区清凉山茶”“梅州客都稻米”“梅江白宫苦瓜”“梅州客家盐焗鸡”等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同时创建了茶叶、蔬菜、丝苗米、水产、预制菜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梅江供销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货车来回穿梭,把一箱箱冒着冷气的新鲜盐焗食品有序运进冷藏车。这些产品将进入粤港澳地区各大市场,实现迅速、及时、新鲜、安全送达。

冷链物流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是农民增收、减少浪费的“助力器”。为了让更多梅江优质农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冷链物流是关键一环。

围绕特色农业和食品产业,梅江区通过打造农业品牌IP、鼓励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谋划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措施,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产销对接,打响“梅字号”品牌。

盐焗鸡是广东传统三大名菜之一,由客家人迁徙途中用盐包裹的“盐煨咸鸡”演变而来,至今有千年历史。

作为拥有4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尚记食品出产的盐焗鸡不仅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还被评为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

紧抓梅州融湾先行区建设机遇,尚记食品加强研发,新增盐焗鸡皮、盐焗鸡胸骨、盐焗鸡脚筋等多个产品。“目前我们在梅城共开设4家品牌店,同时在梅州西站开设专柜,主营盐焗食品、肉丸等特产。来梅江区旅游的人多了,买客家特产的自然也多了,对我们来说是个利好。”梅州市尚记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利芳介绍,“我们接下来谋划与湾区社区合作,进一步擦亮老字号品牌。”

位于梅江区城北镇的茂叶(梅州)一二三先导产业园,由梅江区政府与深圳市茂叶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总投资23亿元,占地面积约700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项目聚焦客家预制食品、功能食品、应急食品、相关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塑造集商务休闲、产业示范、投融服务为一体的产城融合新轴线。

“梅江区有非常多特色的农业资源和产业基础,我们希望把更多的产业带到梅江。”梅州市深茂叶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迪介绍,目前公司在一产上重点打造智慧农业,在二产上计划建设智慧工厂,给梅江区的预制食品、功能性食品以及健康食品带来新气象。“在三产上我们想把供应链服务、资本和股权服务、电商服务、产品研发以及技术成果转化带到园区,真正实现整个食品产业链集聚。”

观察:融湾不是“单向奔赴”,而是“双向成就”

梅江区以“山海互济”为核心,在产业协同、文旅赋能、农品出山的融湾过程中,不仅破解了苏区“远湾”的地理制约,更蹚出了一条资源互补、优势共赢的振兴之路。

这条路径贵在“精准”。梅江区的融湾,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找准了在大湾区产业链中的独特定位。“湾区研发+梅江制造”“湾区市场+梅江产品”的协同模式,让梅江得以避开同质化竞争,在细分领域构建起自身优势。将苏区的资源优势,通过湾区的资本、技术与市场通道,高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这条路径成在“务实”。融湾非一日之功,梅江区以项目建设为硬支撑,以营商环境为软实力,一步一个脚印。梅龙高铁开通破除物理隔阂,冷链物流建设打通农产品出山的“最后一公里”,“免费梅州”政策与高效政务服务重塑投资吸引力。

融湾不是简单的“向湾看齐”,而是以“互济”为纽带,让苏区的生态、文化、劳动力优势,与湾区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同频共振。这就要求找准定位、真抓实干,产业上搭平台、文旅上做体验、农品上创品牌,每一步都踩在“让老百姓得实惠、让企业有奔头”的点上。这样的融湾,不是“单向奔赴”,而是“双向成就”,让“山”与“海”的对话,奏响更动人的发展乐章。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