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爱吃的这口鲜,60%来自韶关!

韶关民声网
+订阅

在广东人的饮食认知里,“鲜”味是舌尖的极致追求。“山珍胜百味,一口尝尽鲜”,菌子是老广食谱里的必不可少。

山珍,顾名思义,来自绵绵山林。广东的诱人菇香,从粤北韶关飘来。韶关食用菌年产量占广东省6成以上,仅曲江区2024年全区食用菌年产超5万吨,已成为广东省食用菌种植规模及产量最大的县区。

千年禅寺飘菇香

世界共享韶关菌

早在先秦时期,百越之地的真菌已成为食材中的上品。浪漫的中国人认为真菌无根无蒂、无体无形,是采纳天地灵气和日月精华而生,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只有在野外采集,才能偶尔获得这种饱含氨基酸的鲜美。

300多年前的一天,雨后的南华寺伴着一股清新的泥土味,一名僧人修习禅定后无意间在寺庙一隅瞥见了无尽生机,“雨后生蕈,宛如星斗丛簇竞吐,名南华菇”粤北南华草菇,从此刻写入历史。

南华禅寺

南华禅寺

清同治年间,《韶州府志》记载:“种菇,以旱稻杆堆积,清水浇之,随地而生,今乡人效种颇多。”在《广东通志·土产篇》之《舟车闻见录》中如是载:“南人谓菌为蕈,豫章、岭南又谓之菇。产于曹溪南华寺者名南华菇,亦家蕈也。其味,不减于北地蘑菇。”

南华草菇由此实现了人工栽培,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而南华草菇也逐渐从寺庙的一隅走向寻常百姓的餐桌。

南华草菇

南华草菇

那位僧人或许不曾料到,他当初的一次偶然发现,竟孕育出一段绵延数百年的味觉传奇。随着时代的变迁,草菇的种植技艺不断精进,从最初的稻草堆中自然生长,到如今标准化栽培大棚,草菇的生长环境变得可控。

从前南华草菇一年只能收两次,如今跃升世界第三大栽培食用菌,我国产量居世界首位。韶关这座青绿之城,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之乡。

2022年7月,中国(广东韶关)RCEP食用菌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在曲江揭牌。2024年7月300公斤香酥白玉菇经RCEP韶关平台出口美国,实现曲江农产品批量出口欧美“零的突破”。

镇镇有特色

村村有产业

草菇的出现并偶然,山地、丘陵、盆地交错的曲江,与温暖湿润气候一拍即合,共同孕育了丰富的植被类型,组成菌子们的“快乐老家”,培育出曲江真姬菇、曲江茶树菇和南华草菇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在曲江区食用菌产业园的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朵朵肥厚的菌菇,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舒展身姿。

这里日产食用菌达150吨,有十多个品种的菌类被打包送往全国各地的商超,与消费者见面,其中约40%出口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

其中,真姬菇、白玉菇、杏鲍菇是星河的主打。真姬菇,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白玉菇,菌子中的“金枝玉叶”,菇体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清甜可口。杏鲍菇,菌肉肥厚,口感嫩滑,有杏仁香味和鲍鱼的口感。

还有形似牡丹而非牡丹的灰树花,灰色的三叶草叶片加上清香四溢的口感,是煲汤的不二选择。“真菌皇后”金耳,金灿灿外表,果冻般的质感,丰富营养的内涵,遇热即出胶,散发的胶质可促进皮肤弹性。

金耳

金耳

作为国内三大茶树菇生产基地之一的韶关,在曲江区马坝镇有着许多茶树菇种植大棚。别看茶树菇这细长腿+小伞盖,嚼起来嘎吱脆响,炖汤鲜到跺脚,干锅香到舔盘,这里出品的茶树菇更是清甜可口。

在沙溪镇,多个村委共同建设黑皮鸡枞菌规模化种植基地,这里生产的黑皮鸡枞菌,让你一口吃出鸡肉香味。

最近,还发展起林下食用菌种植,有菌菇界“巨无霸”、浓郁的海鲜风味麒麟菇;极其鲜美、又嫩又脆的赤松茸等品种。

赤松茸

赤松茸

在樟市镇草菇基地恒温菇房,新鲜采摘的草菇分筐发往珠三角。小小的蘑菇,每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70万元,让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韶关市积极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采用“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在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众多农户参与食用菌种植加工产业。小小一朵菌,正撑起越来越多农户的“致富伞”。

同时,产业园积极引入科技力量,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支撑专家团队,以及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为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助力韶关食用菌产业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吃法千百样

样样皆主角

可食用菌菇的营养价值高,是典型的低脂高蛋白食材,且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D等多种维生素和钾、钙、镁等矿物质,以及多糖类、膳食纤维、核苷类等功能成分。其氨基酸种类齐全,优于大部分蔬菜、水果。

在韶关人的日常生活中,菌菇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他们深谙菌菇经过晒制凝练后,风味愈发醇厚、鲜美加倍之道,因而对晾晒之法尤为钟情,菌菇干也因此成为极具代表性的韶关特产,远销各地。

韶关出产的菌菇种类足够丰富,给大家的餐桌提供了无限可能。菌菇汤、酿香菇……无论是鲜菇、还是干货,都是“家常菜”里的常见食材,吸满汤汁的菌菇,比肉还鲜美。

当菌菇遇上大厨,炖、炒、蒸、炸,甚至刺身……各式做法将食用菌的风味发挥到极致。韶关食用菌与全国名厨联手打造了“一桌菜”。

菊花杏鲍菇、珍菌烧金沙参、金耳嫣红卷、川粤菌丝……没想到韶关菌菇与苏菜、鲁菜、川菜也这么搭。

对于厨房“小白”,韶关菌菇也很懂你,化身为一道道便捷美味。目前已推出卤三珍(杏鲍菇、平菇、香菇)、南华草菇秘汁遥田鸽、白玉菇小菇酥、魔力脆脆菇、小菇酥、三鲜菇饺、香酥海鲜菇等“小零食”“快手菜”,千里之外的食客也能轻松尝到粤北山珍。

“媒体+”新玩法

农文旅新体验

韶关的菌菇不仅是餐桌上一味令人垂涎的珍馐,更沉淀为一种独特而深厚的美食文化,承载着风土的记忆与人情的温度。

韶关市区兴隆街,因汇聚了琳琅满目的干菌菇而被亲切地称为“冬菇街”,是本地人日常采买的去处,更成为游客慕名而来、争相“扫货”的土特产圣地。就连演员张颂文也曾在此流连,为这份地道风味所倾倒。

如今,菌菇更在农文旅融合中迸发新活力!在国家3A级景区五马寨生态园,以菌菇为主题的研学之旅深受游客喜爱。在这里,可以体验“菇农”的成就感,品味鲜美的“蘑菇宴”。

五一假期,以“菌菇”为主题的创意展销会实现破圈传播,成为韶关全域旅游新亮点。蘑菇造型与丹霞山水结合,收获超千组创意合影。

最近,菌菇在韶关又有新玩法!10月24日-25日,“蘑力星球”在丹霞山登陆。TVB明星陈敏之、人气博主琼娘娘、“炒粉姐”等众多达人网红都被韶关菌菇圈粉,来到“蘑力星球”煮菇尝菇,亲自告诉你好不好吃。当然,你可以看直播,买买买!“媒体+”让吃货们线上线下都可以下单“韶州好风物”。

从烟火气街市到农文旅融合,韶关正以菌菇为媒介,串联起生产、加工、文旅与消费,让菌菇从一味山珍化作一种可触、可感、可品、可游的文化体验,一份可带走的记忆,一张飘香四方的韶关名片。

来源:韶关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