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与佛山机器人的往事

南方+

10月18日,清华大学发布讣告: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

杨振宁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毕生心系家国,为祖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鲜为人知的是,杨振宁与佛山机器人产业也曾有渊源。一段1997年拍摄的视频,在28年后的今天,当中细节仍让人“振奋”:

在当时的佛山机器人有限公司内,一位技术人员在一旁用键盘操作,机器人“手持”毛笔,在宣纸上缓缓写字,在场观看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当机器人写完两个字后,包括杨振宁在内的现场人员热烈地鼓起掌来。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当时的佛山机器人有限公司,或许是国内第一家真正以产业化为目标的机器人公司。

1997年,佛山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十四大以来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展”,当时参展的企业中,只有它研发机器人产品。

处在人口红利时代的1995年,佛山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研究机器人的并不少,但多为研究机构,真正以产业化为目标的机器人公司,佛山应该是第一家。

彼时发展最为辉煌的佛山陶瓷行业,毫无悬念被选中为产业应用的目标。当时佛山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刘汝发介绍,佛山机器人公司成立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当时的陶瓷行业特别是作为国企的佛陶集团“服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佛陶集团就率先在中国大陆引进第一条意大利年产30万平方米彩釉砖自动生产线,此后佛陶集团又率先在中国大陆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的卫生陶瓷生产线。“当时陶瓷是佛山重要的支柱产业,但相比国外,佛山的自动化率相对较低,而且喷涂等工序又脏又累。”刘汝发说,考虑到陶瓷行业的后续发展,当时佛山科委希望更多的像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能引入到陶瓷企业里面。

经过两年的研发与生产,1997年,由佛山机器人公司自主研发的“手把手示教的喷涂机器人”正式面世,并迅速得到各方的关注。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来到佛山,也观看了它的表演。

1997年,佛山机器人刚刚起步,今时今日,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佛山产业的一个重要代表:数据显示,全国每16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一台产自佛山;今年8月,全球首例万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订单协议在佛山签署。这一合作不仅是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重大突破,更标志着“万台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具身智能新时代即将开启。

如今,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正以势不可当的姿态茁壮成长,这是一条从“工业机器人”到“智能机器人”的升级之路,更是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的必经之路。

清华大学发布的讣告: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正如他钟爱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振宁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杨振宁先生永垂不朽!

采写:南方+记者 肖霞 王芃琹


编辑 熊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