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庆峰
近日,广东佛山一对新人婚宴不收礼金的视频走红网络,引发各方好评。10月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也多次“点赞”广东文明乡风,称这些“都是我们乡风的生动体现”。
佛山一对新人婚宴不收礼金
婚宴不收礼金视频走红的背后,是大众对打破“礼金攀比”“人情负担”的渴望。时至今日,不少地方仍有好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的观念,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顽疾时有出现。正因此,这对新人的选择让人如沐春风:没有金钱往来的算计,只有欢声笑语的祝福。所谓“礼轻情意重”,传统文化中的人情往来本就该如此。
当然,这股新风并非偶然,而是广东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广东各地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有的“红事一杯茶,白事一碗粥”,有的用种“喜事树”替代大操大办,有的地方探索结婚免彩礼。还有广东书院建设丰富精神生活、江门塘口墟年轻人“唱主角”等,都让文明乡风从倡导变为了群众的主动选择。
从一对新人的行动,到一个地区的风尚,群众身边悄然发生的变化,印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文明不是一个遥远的口号,而是伴随于你我的具体行动之中。从彩礼“多少无所谓,不要都行”,到婚宴“红包摸一下就代表收到了”,当越来越多年轻人更新观念,接纳新时尚,一些陈规陋习的生存空间也就越来越小了,文明乡风也就越来越普遍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