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阳江程村镇共赴一场“蚝”门盛宴|粤来粤好百千万

南方+

“上蚝咯——”渔民跨越两百年的吆喝,至今仍在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回响。在这里,生蚝,早已超越寻常海鲜,成为一种写进基因里的文化图腾。

生长于万亩红树林之下,程村养蚝已有200多年历史。其营养丰富,含锌量是普通生蚝的7倍之多,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滋养出一条年产值超7亿元的产业链。

南方+ 钟志辉 拍摄

一颗小小的生蚝,如何成为富民兴村的“海中黄金”?100个广东特色产业,今天带你探寻程村镇如何靠一方水土,念活一本“蚝”经。

中山 南方+分割线  南方+ 朱晓宇 制图

百年“蚝”情:

红树林与布袋湾的慷慨馈赠

“蚝壳一圈代表一年,这只有十多年了,非常珍贵。”在程村蚝博物馆,讲解员陈春婷指着一件珍贵的蚝壳标本介绍,正所谓“红树林是蚝的房,咸淡水是蚝的粮”,道出的正是程村蚝品质上乘的奥秘。

程村镇拥有一个罕见的“布袋”形海湾,加之漠阳江在此入海,形成了独特的咸淡水交汇环境。万亩红树林不仅净化水质、抵御风浪,其落叶腐殖质更为蚝群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共同构筑了理想的生息家园。

南方+ 钟志辉 拍摄

“我从小就在红树林边摸蚝长大,现在承包了200多亩蚝田!”在红光村的蚝码头,蚝养殖户谢常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随手拿起一只刚撬开的生蚝自豪地展示,“程村蚝生长在咸淡水交汇处,红树林就像天然的净化器,让蚝吃得干净、长得肥美。你看这肉质,晶莹剔透,入口鲜甜无渣。

中山 南方+分割线  南方+ 朱晓宇 制图

“蚝”门盛宴:

一条产业链的“鲜”味延伸

在码头旁的饭店里,一场“全蚝宴”正等待食客。金沙蚝、串烧蚝、炊蚝、蚝饭……各式做法将生蚝的鲜美激发得淋漓尽致。

“程村蚝肉质饱满,鲜甜无腥,‘双节’假期很多外地游客专门驱车数百公里过来品尝。”饭店老板笑着向记者推荐,尤其是这道金沙蚝香气扑鼻,口感层次丰富,成为当地特色菜的代表。

南方+ 钟志辉 拍摄

为了让生蚝“走”得更远,程村镇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走进阳西县程村金质原生态蚝业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正将新鲜生蚝加工成蚝豉、蚝油、蚝罐头等产品。

“我们开发的蚝腊肠、即食蚝等新产品,已经卖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大商超。”公司总经理谢广仁介绍,“而像蚝饼这类新品,我们主打线上销售,受众遍布全国。”通过延伸产业链,程村蚝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价值的倍增,更让蚝农逐渐走出了“靠天吃饭”的困境。

中山 南方+分割线  南方+ 朱晓宇 制图

靠“蚝”兴村:

万亩红树林下的富民实践

站在“红光鹭影”观景平台上远眺,程村镇宣传委员冯美玲信心满满:“如今,程村蚝年产量超6万吨,综合产值突破7亿元,带动近万人就业。我们正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推动蚝产业与红树林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特色业态和产业集群。”

在程村镇,手机成了“新渔具”,直播成了“新渔歌”。当地的“蚝三代”新农人正通过电商平台,将程村蚝销往全国各地。一位正在直播带货的年轻人面对镜头自信地说:“我们要让更多人知道,程村不仅有美景,更有美味。”

南方+ 钟志辉 拍摄

红树林守护着碧海,碧海滋养着生蚝,生蚝富足了人家。程村镇用智慧与传承,真正诠释了“靠海吃海、靠蚝兴村”的可持续发展内涵。这颗小小的“海中牛奶”,正以其无比的鲜甜,撬动着乡村振兴的广阔未来。

出品:南方日报经济新闻部乡村振兴工作室

策划:陈枫 王海军 陈戈

统筹:彭琳 黄进 黄韬炜

出镜:勾茜(东莞市大朗镇融媒体中心)

文字:张嘉元 王悦阳

脚本:张嘉元

编导/拍摄:钟志辉

剪辑:田竹娟(东莞市广播电视台) 何志豪

设计:潘洁 谭唯

编辑 钟烜新 彭正子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