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特殊的电力专业团队正式加入了“十五运”电力供应保障队伍,它们是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基于氢动力系统的具身智能电力巡检机器人班组——“氢立方”。该班组集结了搭载国际领先氢动力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及无人机,形成覆盖多场景的全方位巡检矩阵。
随着十五运广东赛区赛事筹备进入关键阶段,广州供电局在南方电网“全网保广东、广东保核心、内地保港澳、各地保平安”总体部署下,经一年多持续攻坚,已实现保供电全链路设备缺陷和风险隐患动态清零,目前全面进入战时状态,以“智能运维” 升级替代传统“人海战术”,构建全环节智慧运维体系,推动保供电设备以“最健康、最可靠”状态迎接赛事。
智慧保电“机器人天团”出动
“这是一群会‘呼吸’的机器人。”项目研发团队技术负责人谭皓文介绍,“氢立方”的核心优势在于分布式氢动力驱动技术,为机器人赋予了超强“续航生命力”。班组内所有机器人的“动力心脏”均为氢燃料电池,在同等重量下,其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电池的3至5倍,助力机器人班组续航能力提升3倍以上。同时,机器人加氢过程仅需5分钟,大幅缩短停机补给时间,显著提升现场作业效率。
“氢立方”班组中的“氢旋”“氢蜓”无人机,均采用“氢电混动”模式:氢能负责“持久战”,保障长时间巡航需求;锂电池则化身“短跑健将”,在加速、爬升等需要瞬时大功率的场景中提供强劲动力。这种分工协作模式让无人机突破了环境限制,即便在零下40℃严寒或50℃高温环境中,仍能稳定执行巡检任务。此外,“氢蜓”无人机还搭载了反制设备,区别于传统地面反制设备的“全面对空反制”模式,可实现对入侵重要电力设施的无人机精准打击。谭皓文透露,这一功能为十五运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再添一关键保障。
在协同作业与抗干扰能力上,“氢立方”同样表现突出。依托“电鸿”物联系统,它打破了“各自为战”的局限,根据现场任务需求,各类型机器人可高效联动,协同完成设备巡视、状态监测、安保巡护等核心保障任务。同时,“氢立方”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通过轻量化内生抗干扰设计,使机器人可在500千伏场强下无防护稳定运行。
广东奥体中心场馆外,一辆亮黄色的大型卡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广州供电局为满足十五运赛事期间应急保电需求,派出的全国首台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我们将固态储氢系统、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与锂电池系统深度集成,实现200千瓦额定功率下持续对外供电6小时,为赛事应急保电筑起一道‘绿色’防线。”广州电力科学研究院电氢转换技术研发室经理黄旭锐介绍道。
数智赋能筑牢十五运会保供电防线
广州供电局积极对接数字政府,依托政企数据协同机制,引入多维度、高价值的外部数据资源,涵盖四标四实、电子证照、城市规划数据、政务网格数据、政务视频等数据,与电网数据深度融合,打造系列政企融合场景,赋能智慧运维全过程。
依托数字生产规模化优势,广州供电局彻底改变传统人工巡检的运维模式,通过“空—天—地”协同监测、AI智能分析、全终端感知等技术,打造覆盖输电、变电、配电的多维度智能运维体系,两级生产指挥中心24小时不间断运作,统筹开展保供电设备、作业、环境气象等全要素监测,实现设备缺陷快速精准识别、隐患提前预警、突发情况快速响应。
在应急作战指挥方面,多数据融合+秒级双通道告警助力,应急指挥效能提升。十五运保供电指挥助手全天候“7×24”小时运行,深度融合电网运行、设备状态、气象预警、用户负荷、抢修资源等多维度数据,可自动汇聚停电信息、跟踪保供电任务进展、生成定制化保电专报;若发生设备故障或线路跳闸,系统能通过“PC端弹窗提醒+eLink移动端推送”双通道,在秒级内将故障位置、影响范围、初步诊断结果同步至现场指挥人员、运维班组及抢修队伍,大幅压缩故障处置时间。
“我们依托输变配用智能运维体系,充分发挥数据优势与业技融合优势,赋能业务高效运作,目前已实现与应急指挥背靠背运作,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全天候开展保供电全要素监测与信息汇聚、保供电任务监控核查等工作,一旦发生保供电突发情况及时向总指挥部和各战区吹哨预警,确保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快速感知与闭环处置。”广州供电局运营监控中心生产决策支持部经理乔胜亚介绍说。
数智赋能筑防线。广州供电局正通过24小时不间断智能巡视,确保核心保电时段内“任何异常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以数智化力量为十五运会提供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
绿电点亮全运梦想
“绿色”是本届赛事的鲜明底色。根据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测算,本次十五运会赛事绿电使用量将超过1.88亿千瓦时,覆盖广东所有比赛场馆的所有比赛,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6万吨、种植约888万棵树木。
“如果说广东人用的电里每两度就有一度来自清洁能源,那么,本次十五运会赛事用的电能,则来自云贵高原山间里的水电,南海海上的风电,城市里厂房、停车场上的太阳能等。”广东电网公司为十五运会赛事用能服务零碳经理人杨蕾解释,这些清洁能源共同实现十五运会100%绿电的支撑。
同时,为了让每一度绿电都有迹可循,根据赛事各场馆总用电量,负责本次绿色能源采购工作的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一次性采购了18.8万张绿证。杨蕾介绍:“每一张绿证均具备唯一溯源信息,可精准对应至发电厂站与发电时间,从而保障十五运会所使用的绿色电能真实、可信、可验证。”本次十五运会采购的绿证来源广泛,覆盖全国多个省份。其中,最远可追溯至青海的光伏电站,也包括来自广东、云南、广西、江苏、天津、山东、安徽等地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真正实现了跨区域绿证协同供应,全面支撑赛事的绿色用能需求。杨蕾同时透露,目前,广东的绿证交易电量正逐年攀升,主要的绿证消费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行业分布以出口企业及制造业为主,反映出绿色电力消费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主动选择。
采写:南方+记者 刘倩
摄影:南方+记者 石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