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泊+”为笔,河源绘就全域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南方+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第一圈层的河源市,交出一份亮眼文旅成绩单——全市共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0.88%,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85%。民宿“一房难求”,景区“人从众”的火热景象,是河源市近年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决策部署,抢抓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建设机遇,全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成效的集中体现。

从万绿湖创成5A级景区,到“万绿湖文旅周”“鱼灯夜游”等系列活动全域开花,河源坚定践行“两山”理论,以万绿湖为核心,联动全市构建环万绿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产业,打造“一湖引领、多点支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构建环万绿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产业

河源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其中,万绿湖犹如一颗天然绿宝石,镶嵌在河源青山绿水间,这片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I类标准的生态瑰宝,不仅是河源的生态名片,更是撬动河源农文旅发展的核心支点。

作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万绿湖于2024年12月成功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今年6月,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建设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河源在文旅等方面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以来,河源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出台《河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河源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大力推进环万绿湖绿色发展区建设,有序推进“1+1+2+N”规划体系编制工作,深入开展环万绿湖区域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试点,全力发动“湖泊+”主引擎,构建环万绿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产业。

万绿湖“低空观光”。 受访者 供图

河源推出“乐游河源”核心品牌,完善提升镜花缘、龙凤岛、大桂山、野趣沟等环万绿湖核心景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加快水博览园、九里湖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河源农文旅品质。同时,举办“万绿湖文旅周”“万绿湖·星稻田音乐节”等系列精品文旅活动,实施“百日千团万人乐游河源”大湾区引客行动,唱响万绿湖文旅品牌。其中“万绿湖文旅周”累计接待游客18.8万人次、增长58.8%,实现旅游收入2390.78万元。

“我们的客房在国庆假期前就被预订完了,主要以大湾区的游客为主。”万绿客家驿站店长陈文婷介绍。民宿的火爆,正是“湖泊+民宿”集群发展的缩影。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已登记民宿300家,获评等级乡村酒店(民宿)10家。环万绿湖区域共有持证民宿94家,其中4家获评“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占全省入选数近一半,9家入选广东省首届“向往的民宿”榜单。2025年1-8月,万绿湖周边民宿入住率达69%,接待游客44.3万人次,餐饮收入4062.28万元,民宿产业成为带动乡村就业、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载体。

产业的乘数效应不止于此。“湖泊+康养”催生了九里湖森林步道、双江古驿道、“穿越万绿湖”等精品徒步路线,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创造经济价值3.2亿元;“湖泊+美食”则整合打造了“粤北首条粤菜美食街”,让万绿湖鱼从一道美味升级为一个区域美食品牌;“湖泊+低空经济”解锁文旅新场景,无人机灯光秀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直升机观光让游客得以从全新视角领略湖光山色。

贝拉小镇夜景。 受访者 供图

打造“企业+村集体”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10月12日,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礼堂四部曲”收官之作“诗之礼堂”在河源春沐源小镇揭幕。作为安藤忠雄首座落地中国的礼堂作品,“诗之礼堂”力图构筑兼具人文性与在地性的艺术新地标。

春沐源小镇所处的源城区陂角村,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该村创新“乡村资源+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田园风光,通过引入和打造春沐源小镇这一龙头项目,成功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村庄的美丽蝶变,走出了一条“企业+村集体”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作为源城区“万绿蔬香・新质农旅”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核心节点,春沐源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智慧蔬果梦工厂。该基地所产樱桃番茄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带动周边10个村通过土地作价入股实现稳定分红,850多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作为重要功能单元,智慧蔬果梦工厂助推源城区蔬菜产业园入选省级蔬菜农业产业园。

数据显示,2024年,春沐源小镇带动陂角村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周边民宿农家乐年均增收超300万元,陂角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63万元。“‘诗之礼堂’揭幕后,将联动已建成的项目,串联文化、艺术、生活相关场景,为河源文旅以及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春沐源集团副总裁周斌说。

春沐源小镇中心湖公园。 受访者 供图

陂角村是河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生态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彩缩影。东源县仙塘镇龙利村通过“村集体+企业合作”运营模式,打造集烟火集市、烧烤营地、高端露营和儿童拓展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贝拉小镇,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20万元。

义合镇聚焦红色资源一体开发,借助省审计厅等结对帮扶单位力量,筹集1700万元修缮下屯村古建筑,构建“红色教育+研学培训+民宿餐饮”一体化文旅产业链,2025年累计接待研学游客超2000批次、约6万人次。

仙塘镇引入浙江团队打造糖巢创客社区,培养240多名创客、吸引34家商家入驻,每年可带动3000万元旅游消费收入。同时,发布国内首个“乡村创客社区”建设地方标准,探索省市共建乡村创客试验区,构建“四级联动、梯次布局、全域覆盖”的乡村创客培育体系,引入乡村创客赋能乡村运营。

仙塘镇南园古村。 受访者 供图

文旅活动全域开花擦亮“乐游河源”城市品牌

10月3日晚,“江湖渔火 太平夜市”河源第二届鱼灯夜游活动在市区新丰江畔盛大启幕。赏鱼灯、品美食、看表演……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成功点燃了河源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的文旅消费热潮。

此次鱼灯夜游活动以水、陆、空为平台,以“鱼灯”为笔,以“客家文化”为魂,精心打造了一场融合“水、陆、空”多维体验的非遗盛宴,吸引12.5万名市民和游客观看,全网点击量当晚破100万,配套的文创、食宿、美食集市三大消费场景,拉动市区住宿与餐饮消费。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万绿湖的龙头引领下,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文旅活动正在河源全域精彩上演,共同擦亮“乐游河源”的城市品牌。

上莞“追龙”活动。 受访者 供图

上莞“追龙”活动。 受访者 供图

9月13日至14日,一场集“钓、吃、住、游”于一体的沉浸式盛会——“乐游河源·鱼跃涧头”垂钓嘉年华在东源县涧头镇举行。活动吸引了全国400名竞技选手,带动旅游超5000人次,直接为当地及周边乡镇的餐饮、民宿及集市带来了超过50万元的收入,完美诠释了“赛事+旅游”的融合魅力。

“很少有竞技池的水像河源这里这么干净、这么漂亮,附近山清水秀又临万绿湖畔,环境、鱼情都是顶尖的。”中国现役二级竞钓大师谢仁常年奔走全国参赛,对参赛体验赞不绝口。

放眼全市,这样的文旅活动不胜枚举。今年连平桃花文化旅游周,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带动消费1.75亿元;东源上莞的“追龙”民俗活动,春节期间吸引游客12.5万人次,创收1300多万元。2025年村超全国赛广东和平赛区吸引来自深圳、东莞、惠州、梅州等城市的26支队伍参赛,“和平村超”抖音话题播放量超2000万。

进入深秋,户外徒步逐渐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首选方式。数据显示,近期河源每周参与徒步等相关活动的人数超过2万人次。“穿越万绿湖”徒步、环万绿湖骑行、河源万绿湖国际马拉松等一系列文化辨识度高、体验性强的文体赛事,以赛引流、以赛兴旅、以赛促产,正持续不断地将人气和消费导入河源大地。

从一个湖的动能澎湃,到一条带的焕新升级,再到一座城的全面激活,河源正以“湖泊+”为生花妙笔,在粤北的大地上,绘就一幅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为“两山”理论的实践转化作出生动注脚。

南方+记者 黄敏立 通讯员 陈殷

编辑 伍欣莎
校对 符如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