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为了打造一张完善的低空智联网,团队在低空网络优化测试中,飞行了近千个小时,这个过程中横跨七个地市,飞行距离超万公里,为整个百千万工程的第一个低空专项打造优质低空智联网。”新晋大国工匠,广东联通首席创新官、网络研发中心总经理潘桂新,在中国联通5G创新实验室向南方+记者介绍。
近日,工信部发布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征求意见稿,事关低空经济发展。今年以来,低空新应用不断落地,运营商企业加速推进在低空领域的技术及应用创新。
潘桂新表示,在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的指导下,广东联通已牵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数字低空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第一个数字低空经济产业联盟。作为专委会主任单位、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在数字低空能力建设上,我们重点打造“1+1+3+N”的体系能力,第一个“1”是指数字底座,包括通信网、感知网、导航网、算力网、气象网,第二个“1”是指低空数字中台,“3”是指三个平台,包括低空应用平台、低空飞行监管平台、多模态监管平台,“N”是指N个行业应用,包括城市治理、低空应急、医疗运输等。
全力推动低空智联网覆盖
“这个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放在无人机上的,我们叫机载终端,借助它就可以实现无人机低空飞行时通信信号的增强连续,在这个过程中,飞行数据可以实时回传到控制后台。”手里拿着一个紧致的“小盒子”,广东联通网络研发中心工程师林少泽向南方+记者解析。
当前,构建稳定可靠的低空通信网络已成为城市空中交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复杂城市环境中,密集的高层建筑群构成了立体化的信号屏障,使传统地面基站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建筑反射会导致多径干扰和信号衰减;另一方面,飞行器高速移动又会引发频繁的基站切换。这就需要运营商加大力度推动低空智联网络创新覆盖。
“目前我们已在广州、深圳建立起集团级低空智联网测试场,并为广东‘百千万工程’提供了专项支撑,成功打造了一张覆盖面积达9200平方公里的低空专网,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广域低空连续覆盖解决方案。”潘桂新表示。
据悉,目前,广东联通已与港科大签订数智低空海洋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与此同时,黄埔区政府、云洹网联和广州联通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YH-630无人机机型装配,低空智联网通信模组研发制造。深圳联通与东部通航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深圳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匠心打造更多专项技术
不为多数人知道的是,自去年以来,在低空智联网上的诸多项科技创新,都来自于中国联通5G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汇聚了十八般武艺的工程师人才。
近日,该团队的带头人——潘桂新,获颁“大国工匠”荣誉称号。作为数字低空专委会的主任委员,潘桂新从事无线通信技术研究近20年,以前瞻性的通信技术助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先后主导攻克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利用率低、网络能耗大等行业难题,自研邻频合路器,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银奖、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潘桂新坦言,很多发明、很多技术突破都是从工作室中生根发芽,工作室开展创新的关键点在于“走出去和请进来”,通过积极跟进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与网络息息相关的最新动态,学习并理解新技术底层逻辑,搭建满足前沿科技创新的实验床。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不仅要做到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更要带领一个团队深入地钻研专项技术,让创新工作室研发出来的技术、方案、产品能够赋能我们的企业,为我们的国家的发展做贡献。”他展望,“大国工匠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全力为所在的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发展贡献更多更大的工匠力量!”
采写 南方+记者 姚翀
视频 孔剑锋 黄彩燕
统筹 姚翀 程鹏
策划 陈韩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