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子
双节假期的余温还未散尽,互联网上又燃起了一波“票根热”。
近日,不少广东网友分享了在各地景区被“区别对待”的经历:在江西武功山景区,身份证化身“通行证”,游客可免费赏风光、品文化;在贵州黄果树景区,身份证成为“特殊证件”,游客可享购票大降价优惠;更有游客体验了专门的服务窗口,进园主打一个流畅……
多地开启的“宠客”模式,带来了可感可及的实惠。不少人感叹:广东身份证的“含金量”还在上升。有必要追问,广东凭什么被“另眼相看”?为何这种“特殊对待”反而引得网友纷纷赞叹?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其真金白银帮兄弟省份的情谊,正在被涓涓回馈——
比如,这是区域协作的“报之以李”。近年来,广东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帮扶协作,助力广西实现全面脱贫摘帽,谱写了小康梦想与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为感谢广东的真情帮扶,自2025年5月20日起,广西宣布102家景区面向广东省户籍居民推出门票优惠活动,景区涵盖全部地级市。
再比如,这是对口帮扶的“报之以李”。自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深圳作为19个援疆省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对口支援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交出了深圳援疆的高质量答卷。为感恩这份跨越山海的奔赴,塔县规定“深圳居民持身份证可免费游览当地景点”。
作为全国第一旅游客源地的广东,其巨大的消费潜力闪闪发光,正在吸引各地“放大招”——
比如,“近邻”随时随地“串门”。今年暑假期间,湖南永州策划推出2025“潇湘情·岭南行”永州文旅推介活动,诚邀广东游客走进诗意永州,共赏潇湘之美,共谋发展机遇;今年双节前夕,江西安福主办2025年江西安福(广州)文旅产业招商推介会,喊出“大湾区市民可享景区免票或半价福利”诱人口号……一场说走就走的“跨城游”,日渐成为人们的日常。
再比如,“远亲”主打长期“扎根”。“十四五”期间,广东与内蒙古启动了粤蒙“百万人互游”活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珠三角等客源市场潜力,提升内蒙古旅游市场人气和热度;广东与新疆签订了“百万广东人游新疆”战略合作协议,以期深度挖掘两地优质资源,激发旅游消费活力……拥抱“诗与远方”,变得更加现实可得。
由此看,广东身份证“增值”的背后,既有“帮扶换福利”的脉脉温情,也有“免门票换消费”的经济思路。但不管怎样,这种被“区别对待”的特殊经历,都让广东人萌生了满满的自豪感与获得感,亦化作广大街坊的一句“我很骄傲”。在此,希望各地文旅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有所为,努力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