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公园孕生态底色,全域创新铸发展标杆”,这个烙印在华富街道发展历程中的理念,正成为深圳特区45周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福田中心城区,仅5.75平方公里的华富街道,以环中心公园活力圈核心腹地为坐标,探索出一套“城园共生”的独特发展模式——既破解了中心城区“空间有限、生态与发展平衡难”的共性难题,更凭借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为同类区域提供了鲜活样本。
这里的“独特”,在于把1.46平方公里笔架山公园与1.385平方公里中心公园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公园+商圈”让深业上城年客流量破4600万人次,“公园+小镇”让田面文创小镇成为青年打卡地,“公园+街区”即将实现居民“推窗见绿”。
这里的“精彩”,体现在从产业到民生的全域创新:以领益智造为“链主”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用“5分钟幸福圈”实现服务项目倍增至45个,靠“赛事+IP”带动消费增长30%。
作为福田区“三大新引擎”之一的环中心公园活力圈的核心腹地,华富街道用改革闯劲、生态底色、民生温度,勾勒出“富有生态、富有闯劲、富有活力、富有生活、富有品质”的“五富”图景。这套不依赖大规模扩张、立足存量空间提质的“华富模式”,正为更多中心城区示范“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与民生并重”的新可能。
三园抱翠
构筑城市发展绿色基底
清晨六时,笔架山公园的5G智慧步道上已有市民慢跑的身影,晨光透过桉树林洒下斑驳光影;中心公园的福田河畔,候鸟掠过水面,与远处深业上城的玻璃幕墙相映成趣——这幅“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画卷,是华富街道最鲜明的生态印记。
作为福田区“五园连通”战略的核心区域,华富街道坐拥中心公园、笔架山公园、福田河“两园一河”的生态资源,1.46平方公里的笔架山公园与1.385平方公里的中心公园南北相连,如同城市的“绿肺”,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
笔架山公园内,百年古树与现代化体育设施共存,既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有国际标准网球场、森林骑行径等运动空间,国际影星彭于晏曾点赞其“兼具自然野趣与运动活力”;中心公园则以“园河相依”为特色,福田河流域湿地不仅是深圳市首批湿地公园,更串联起“记忆公园”等人文节点,用雕塑与黑白影像记录着深圳的改革变迁。
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华富街道给出了“公园+”的创新答案。
通过构建“公园+商圈”“公园+小镇”“公园+街区”三级消费矩阵,街道将静态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动态的经济活力。深业上城商圈依托与笔架山公园的“廊桥相连”优势,打造“在自然里会晤”的消费场景,2024年客流量突破4600万人次,销售额超60亿元。不久前,田面国际文创小镇引入闲鱼全国首家城市旗舰店、麦当劳麦麦岛旗舰店等新业态,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生态文创地标”;规划中的华富村东西区“公园+街区”项目,将进一步把公园生态延伸至社区生活,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生态不是发展的负担,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华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已推动中心公园低空飞行培训基地、棒球训练场等新项目落地,让“一半公园一半城”不仅是景观,更是可参与、可体验、可消费的生活空间,为中心城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华富方案”。
链主引领
激活新质生产力动能
6月26日,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战略启动发布会”在华富街道举行,这家连续7年上榜《财富》中国500强的企业,当场与16家机器人本体品牌方签署协议,宣布以“核心零部件自研+整机协同”模式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这一幕,是华富街道以“链主”企业激活产业生态的生动缩影。
作为深圳中心城区,华富街道曾面临“产业空间有限、传统业态占比高”的发展困境。近年来,街道以“招大商、育新链、建生态”为突破口,构建起“总部+”经济发展带与“智造+”产业集群双轮驱动的格局。
在招商引资方面,街道创新建立“五个一”机制:一个超10亿资本矩阵、一个链接百家上市企业的资源平台、一个首发经济生态圈、一个外资聚集高地、一套“一三五十”虚拟园区实体服务2.0版,形成强大的产业“磁吸效应”。截至目前,街道已推动中资环、华控基金、中联云闪等企业落地,引入深圳市内免税店(国内面积最大)等重点项目,2025年外资到资超800万美元。
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上,华富街道以领益智造为“链主”,打造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与此同时,街道时尚产业多点开花,深业上城商圈以“首店经济”为抓手,引入老佛爷百货华南首店、MUJI全球首家酒店等品牌企业,今年二季度深业上城客流同比增长15%,清明节首日客流突破32万人次,创福田购物中心单日客流新高;田面国际文创小镇则聚焦创意设计、现代时尚,已签约37家优质企业,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全面亮相,打造“全球文创产业对话窗口”。
小街道也能有大产业,关键在于找准赛道、做优生态。未来,华富街道将继续以“链主”企业为牵引,在机器人智造、时尚消费、文创产业三大赛道上持续发力,让中轴CAZ(中央活力区)成为产业集聚、消费旺盛、创新涌动的城市发展新标杆。
5分钟幸福圈
织密全龄友好服务网
“早上送孩子去社区AI琴房练琴,顺路在幸福街市买新鲜蔬菜,下午去党群服务中心参加合唱培训,晚上带老人体验AI理疗——在华富,生活的便利与幸福触手可及。”家住莲花一村的胡女士的日常,是华富街道“5分钟幸福生活圈”建设的生动写照。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之一,华富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老旧小区较多,居民对“家门口”的服务需求迫切。2023年起,街道创新布局“幸福+”服务体系,通过“空间扩展、服务拓能、共建提质”三大行动,在全国首创5分钟可达的示范性服务圈。截至2025年,街道已实现“三个倍增”:服务项目从22个增至45个,创业空间从225平方米扩至超6000平方米,撬动社会资金从百万元级升至千万元级,正逐步构建起覆盖全龄友好、全时服务、全域响应的服务网络。
在服务创新上,华富街道率先探索“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模式。全国首个AI应用主题党群服务中心落地莲花一村社区,居民可通过AI机器人下棋、AI钢琴学琴、AI机械臂做穴位艾灸,中心每周提供超150项公益服务,同时推出3-5折的“微利”团课,实现“公益性与可持续性”的平衡;深业上城综合体党群服务中心则率先运用VR、AR、数字孪生技术,提供沉浸式党群服务,打造科技赋能的“红色堡垒”。
针对创业者与小微企业,街道在“幸福i企”服务站基础上,推出“党建+创业”众创空间“1—3—3”机制:1套标准体系引领,3级空间网络覆盖“苗圃-孵化-加速”全周期,3大功能平台提供资源整合、服务支撑与赋能发展。跨境电商创业者胡女士正是受益者,“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投影仪、高速网络免费使用,还帮我们对接融资资源,解决了初创企业的大难题。”
在城区改造中,华富街道同样以民生为本。华富北棚改项目创造“100天签约率98.78%”的深圳速度,项目按照“三个一流”(教育、医疗、生态)定位规划,总投资122.65亿元,2025年将完成12亿元固投,让2925户居民“住有所居、住有优居”;街道还实施“筑梦空间·焕新行动”,盘活4000平方米老旧小区架空层、废弃楼顶,转化为共享自习室、儿童游乐园、共建花园,其中“幸福童乐园”日均人流量从420人次飙升至2000人次,形成“空间改造—认同感增强”的正循环。
“民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华富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正推动“幸福生活圈”向“全龄友好”升级,计划新增10个精品微阵地,让每个居民都能“在华富,享幸福”。
赛事+IP
打造时尚文化新地标
“斯巴达勇士赛的选手穿越笔架山障碍赛道,无人机表演在笔架山体育公园夜空绽放,深业上城国际文化节上中外游客共赏艺术——华富的文旅融合,既有国际范,也有烟火气。”这是《华富漫游指南》中描绘的场景。
依托“三园抱翠”的生态优势与深业上城、田面国际文创小镇的商业载体,华富街道以“赛事引流、IP赋能、场景创新”为路径,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在赛事矩阵构建上,街道联合文旅城服、体育协会,落地国际三人篮球赛、湾区遥控车模大赛、全民健身日等7场活动,建成中心公园低空飞行基地、棒球培训场,让华富街道成为“潮流运动胜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期间,街道联动32家品牌推出“华富消费联盟”,笔架山公园为商圈引流超200万人次,带动消费增长30%。
在文化IP打造上,街道发布《华富漫游指南》,以“三线八景”串联自然生态、文化生活与商业消费场景,其中“园河相依线”串联中心公园、福田河湿地,“文创活力线”覆盖田面国际文创小镇、深业上城,成为游客“打卡”华富的导航图。街道还借力新媒体传播,五一假期联合外籍百万粉丝博主宣推网红打卡点,累计浏览量破500万次;深业上城国际文化节、中法消费体验周等活动,让华富的国际化时尚声量持续提升。
——观察眼——
半城绿意书写华富时代答卷
从“绿色补丁”到“城市明珠”的田面村,从“棚改第一村”到“未来家园”的华富村,从“电子加工”到“机器人智造”的产业跃迁,华富街道的发展历程,是深圳改革开放45年的微观缩影,也为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五大启示”:生态优先是底色,产业创新是动能,民生为本是温度,文旅融合是活力,党建引领是保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华富街道正朝着“世界级总部经济带、世界级时尚文化区、世界级优质生活圈、世界级生态景观带”的“四个世界级”目标迈进。这片“一半公园一半城”的土地,将继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勇毅前行。
——数读——
●今年来举办了超过22场时尚潮牌快闪活动;精心打造了20多处富有特色的新消费点。
●推动“公益+运营”服务项目从22个跃升至45个;挖掘创业空间从225平方米跃升至超6000平方米;改造立项精品微阵地10个;撬动社会资金从百万跃升至超千万。
●今年五一假期联合外籍百万粉丝博主宣推辖区网红打卡点,累计浏览量破500万次。
●华富北棚改项目于2020年启动,从启动意愿征集到实现签约率98.78%,历时仅100天,刷新棚改“深圳速度”。
●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盘活辖区老旧小区4000平方米的架空层、废弃楼顶等闲置场地,转化为共享自习室、儿童游乐园、共建花园等公共空间。
撰文:徐峰 叶淑萍
受访单位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