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一座新兴车城的新“碳”索

南方日报

日前,关注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教育和传播的20多名专家学者走进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为新兴车城的绿色崛起建言献策,点赞深汕在践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方面的新“碳”索、新成果。

从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建设绿色产业新城,到以清洁能源为核心打造绿电能源高地;从推进落实“双碳”战略,到以环保规划为框架形成绿色发展格局,深汕以绿色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深入推进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到全方位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再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深汕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

从探索农村减污降碳,到初步探明近岸海域碳格局;从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到企业绿色科技自主创新研发,深汕结合实际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走深走实。

专家学者认为,深汕集山水林田湖草湿地温泉全要素资源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宜居,自然资源禀赋优越。面对新挑战,深汕在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值得关注。

“碳”聚新产业

“现代制造业+低碳环保”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会跳舞的百万纯电超跑仰望U9、集成最新智驾功能的钛7……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凭借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助力一大批中高端车型快速上市,走出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上扬曲线。

深汕全域规划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和搭建“四个中心”(高端整车制造创新中心、零部件绿色制造中心、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前沿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推动以比亚迪为龙头的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工厂建成投产,汇聚京西智行、佛吉亚、格林美、乾泰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绿色制造全链。力劲科技发布全球首台1.6万吨超级智能压铸单元,助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加快建设。

打造2个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培育四批7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红海湾海上风电项目一期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建成后预计每年提供优质绿电60亿度。

华润电力深汕公司凭借创新微藻固碳新模式获评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深圳十佳绿色低碳案例,中建绿色产业园打造了国内最先进的“光储直柔”技术及园区直流微网技术的应用示范。

“我认为深汕特别合作区非常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光储充一体等绿色产业,并取得了一些低碳绿色发展成果。”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议员、湾区联世界共创碳中和项目香港组委会主席李世荣已经是第三次来深汕调研走访,此次他特意邀请几十名香港中小学生过来实地感受。

“碳”绘新生活

“优越环境+现代康养”擦亮宜居宜游田园都市新风景

深汕绿色产业动能强劲背后,离不开对“双碳”战略的落实与坚持。

“近几年来,我们圆满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考核任务,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深汕特别合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保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呈稳中有升的态势,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环境空气质量关键指标PM10呈连年下降趋势;赤石河小漠桥国考断面稳定达到Ⅱ类考核要求,主要一级支流也全部达到Ⅳ类管控要求。

作为深圳市唯一拥有农村的地区,面对环境治理基础薄弱现状,深汕持续打响“生态保护攻坚战”:2020年完成禁养区划定及禁养区畜禽清退销号;2021—2022年全面开展非禁养区规模畜禽养殖整治工作,极大促进农村水环境质量提升;2024年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印发实施。

全方位开展农村污水治理行动,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荣获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奖项;深入推动2024年省十件民生实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187个自然村全部实现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

探索农村减污降碳;首次完成辖区海岸带及1824.77平方公里海域海洋碳汇综合测算研究;开展渔业可移出碳汇调查和模拟。红罗村、百安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大安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一幅宜居宜游田园都市新画卷徐徐展开。

“深汕可以大力发展现代康养产业,以‘香港研发+深汕生产’探索‘银发经济’示范区,落地康养科技、康养标准化研究项目,未来甚至可以往海外市场拓展。”李世荣已经提前行动,在红罗村布局特色蜜蜂养殖基地。

“碳”建新生态

“万物共生+文化重塑”勇闯绿色低碳新路子

大美深汕不仅在于绿色产业、水清岸绿,更在于生物多样性。

黑脸琵鹭、黄胸鹀、绿海龟、紫纹兜兰、中华穿山甲、小灵猫……近三年,深汕在重点区域共记录野生动植物1627种,其中共记录国家一级保护物种6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46种,还有反嘴鹬、赤麂等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今年3月,百余头海豚在小漠海域“集体出游”。

为一棵古榕树预留5000平方米建设用地,为保护赤石河生态优化桥梁选线,道路扩建主动为树木让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汕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走深走实。

目前全区新建郊野径85.8公里,修复古驿道20.8公里,碧道与绿道总长42公里,8条旅游精品线路串联山水人文,“生态艺术文化休闲游”线路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在实地走访调研深汕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教育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席、2026世界环境教育大会筹委会联合主席Jason Pitman感慨,“城市规模之大、发展之快,但又如此美丽,并能真正看到其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令人印象深刻,深汕真棒!”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教育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席李翰颖表示,“深汕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生物多样性非常完备。值得肯定的是,政府部门非常重视自然资源保护,明确安全和生态环保‘双红线’。未来两年随着深汕融入‘深圳半个小时高铁圈’,将吸引整个大湾区市民和学生来开展自然教育,届时这里有望打造成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撰文:陶清清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王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