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城”长记③|光明的城市之“心”,“砰砰跳”!

南方日报

一个“城市心脏”应该是什么模样?

它在功能上应该是高度复合,在交通上畅通可达,在经济上繁茂流动,在文化上充满活力,既有颜值,也有价值。

在深圳西北部,就有这样一颗崭新的“城市心脏”——光明中心区。往西,它连接老公明中心;往东,毗邻光明云谷;往北,可达大科学装置区,往南是凤凰城。

7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心,更是功能中心:以科学公园为心、科学环廊为环,串联总部办公、科技服务、文化交流、生活配套等区域,实现功能集聚,打造一个独具科学特色、彰显山水魅力的生态型都市中心。

一座古村和城区蝶变

陈伯在科学公园散步时,总会在几棵老荔枝树前驻足。这些虬枝盘曲的老荔枝树,是他记忆里楼村的“根”。这个有着600年历史的古村落,曾是深圳革命火种起源地和“中国荔枝第一村”。昔日的万亩荔枝林,如今成为都市中央的生态绿芯。

“从种荔枝到搞‘三来一补’,再到现在,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春天。”深圳市新湖楼村股份合作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他口中的“春天”,正实实在在发生着。曾经的楼村狮山工业区,通过土地整备利益统筹模式,创新尝试拓展城市空间、促进社区转型升级。这里已规划建设住宅、商业、幼儿园及大量公共服务设施区,显著提升片区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正蝶变为一个生态、商业、人文有机共生的综合社区。

从荔枝林立的村落到大城中央,这座古村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时代变迁。

如同楼村所经历的,光明中心区的建设,终将改写深圳北部的空间格局。

今年印发实施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在提到“光明区规划指引”时,专门指出要“以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光明中心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配套环境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

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的底气,既来自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发展需求,也来自片区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生态本底,和大手笔的真金白银投入。

2020年,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获批。片区规划了大量公园绿地、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并配备了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致力于打造一个多元融合的中央活力区和科学城的国际化高品质公共服务配套区。未来,光明中心区科学与科技服务业总部经济集聚区也将在此崛起,吸引企业和人才落户。

稀缺的“地标五件套”

如果从空中俯瞰,208.2万平方米的科学公园犹如一只栖息在大地上的绿蝴蝶。北翼占地面积约98万平方米,目前已大部分建成并对外开放。

对于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来说,推开窗就是满目苍翠,下楼几分钟就能入林。周末根本不用远行,整个公园就是孩子的自然课堂。

连同这片生态绿芯在内,“地标五件套”——“一园四中心”公共建筑群正在崛起,包括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国际美术馆(暂定名)、科学城体育中心、科学城国际会议中心(暂命名)。

外形酷似“大飞船”的深圳科技馆,自2025年5月1日开馆以来,已经成为现象级地标。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个科普展项,许多人来这里“打卡”建筑空间美学。馆内设有24个主题展区、950个创新展项,展项数量和创新度均为国内领先。截至10月7日,累计客流量突破200万人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顶流”。

“科技馆让青少年能够亲身去动手、去感受,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创意识。”深圳科技馆馆长郑永春表示,这也是深圳科技馆值得多次“打卡”、常玩常新的魅力之处。

“一园四中心”用高密度、高颜值、高含金量,让光明中心区有了鲜明的辨识度,同时推动了科技服务、文化交流的高质量发展。这种由顶级公共建筑群组成的公共空间、营造的文化氛围,在深圳乃至大湾区都属稀缺资源。

如今,科学公园南翼马术越野赛道已完成,将作为马术盛装舞步的比赛场地亮相第十五届全运会;深圳国际美术馆(暂定名)已封顶;科学城体育中心正如火如荼加快建设,光明中心区配套的高品质公共设施群已初具雏形。

四通八达的宜居家园

对于楼村居民陈女士而言,光明中心区变化是具体可感的:“我们从6号线楼村站上车,到光明站换乘6号线支线,就可以直接到高铁光明城站,太方便了。”

她所说的线路是今年9月28日开通的地铁6号线支线二期。从光明站出发,可到达碧眼站、虹桥公园站、光明城站。

除了地铁,光明中心区还有四通八达的“三横两纵”城市道路:包括科学大道、光辉大道、光明大街“三横”,华裕路、光明大道“两纵”。它们如同城市“触手”,将光明中心区与更广阔的城市网络紧密相连。

正是这种便捷与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光明。

与科学公园、深圳科学技术馆隔着一条光辉大道的,是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新楼盘。这一片区已建成玺云著花园、佳兆业云峰汇花园、安联尚璟府等住宅项目。在建项目包括振业天境云庭、绿城桂语兰庭、满京华金硕华府、金硕臻府等。

市民王先生是一名工作在光明的新光明人。“我看中的是这里的配套:地铁、科学馆、公园、好学校都在家门口。”他购置的振业天境云庭项目旁,就是背靠顶级科研资源的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

而在光明中心区,还有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荔园学校等多所优质学校。

从陈女士的便捷出行,到王先生的安家抉择,人的脚步印证了区域的吸引力。光明中心区,这座“城市心脏”的跳动,强劲而温暖。

链接

对标一流建设光明中心区

光明区以国际一流、先行示范为标准,持续完善光明中心区规划。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通过科学公园构建光明绿芯,实现“五分钟进公园、十分钟入森林”。在清凉城市、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方面持续探索,提升城市宜居、韧性、智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国土空间要素整合为契机,优化基本农田布局,结合柴山与科学公园生态廊道恢复,减少轨道6号线割裂城市空间的影响,实现自然野趣与城市功能融合。

二是突出“科学要素”,根据科研人群特点打造科学岛—科学方舟轴线,通过以慢行交通为主的科学环廊,串联科学公园、深圳科学技术馆、国际美术馆、国际会议中心、科学城体育中心、IDEA空间等交流空间,形成服务科学家、企业家、创新创业者的公共空间系统。

三是用好“人文底蕴”,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探索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路径。如将楼村“小尺度高密度”的村落肌理融入现代化城区,营造特色街区;将科学环廊打造成骑楼街,探索将“新中式”元素融入科学公园设计方案。

撰文:柳艳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王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