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由香港理工大学(下称“港理大”)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及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协办的“国际低空经济高峰会”在港理大举行。高峰会汇聚来自本地、内地及海外的政产学研代表,就低空空域管理政策、创新技术研发、产业发展模式及城市应用案例等关键议题提出前瞻性见解,并展示多项相关科创成果。
国际低空经济高峰会活动现场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表示,特区政府正快速地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首批38个“监管沙盒”试点项目,其中17个已经开展,预计至本月底,将再有多11个项目落地。另外,2026年特区政府会进一步推出“监管沙盒X”试点项目,涵盖跨境路线及低空载人飞行器等复杂度较高的应用场景。他表示,特区政府会继续完善民航法例及规管框架,并积极推展相关基础设施。
“香港理工大学一直与特区政府及业界携手推动地区低空经济的发展,加速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航空物流枢纽地位。”港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表示,低空经济作为国家重点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港理大将继续发挥在跨学科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优势,借助社会各界的协同力量,协助香港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这个新兴领域抢占先机。
高峰会首场活动邀得中国电信集团首席科学家毕奇,以“筑建航控服务智联网 释放低空经济新潜能”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两场炉边谈话则分别由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常任秘书长蔡杰铭联同中国内地、欧盟国家及新加坡的政府官员及国际企业代表,就配合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及规管制度分享真知灼见;港理大高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与多位学者及行业领袖,探讨产业、科学与学术界的协同创新如何引领低空飞行及相关技术的突破和转化。
高峰会在9日下午设四场分论坛,“沙盒项目进展分享”展示了现行沙盒项目的进展,并重点介绍试点成果、主要挑战及政策建议;“无人机交通管理和无人航空载具技术”聚焦大湾区内就无人机交通管理基建设计、载人空域整合、无人机技术及安全机制进行的研究;“政策与法规”就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展开讨论,涵盖公私营合作模式及区域融合等;“产业论坛”介绍了无人机在硬件、软件及系统方面的创新成果。
此外,高峰会设创新科技展,近30家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及企业展示多个前沿科技应用案例及低空经济“监管沙盒”试点项目,涵盖卫星导航干扰预警机系统、5G网联无人机技术、5G无人机综合管理云平台、人工智能驱动空中智能无人机平台、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低空高精度定位与导航PPP-RTK实时服务系统,以及以无人机辅助的城市物流运输优化系统等。
南方+记者 陈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