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正值砂仁果实成熟的季节。走进肇庆市怀集县洽水镇八洞村的林下基地,一串串砂仁果在绿叶间若隐若现,宛如暗红色的“红宝石”。
连日来,广东药科大学(下称“广药大”)驻怀集服务队队长张锡钦率队赶赴基地,与村民们一同收果。“以前只知道砂仁收成了鲜果就能卖,一斤才20几元。现在有了大学和政府的指导,把砂仁鲜果进行控温烘干,每斤能卖到200元以上!”八洞村村支书麦锦花很高兴。
砂仁是一味能调节脾胃的中药,村民们知其“有用”,却不知其产业潜力。八洞村的砂仁种植历史悠久,但也因技术落后,面临着种质老化、成活率低的问题。
今年4月,在“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牵线下,广药大的专家团队进村了。学校联合洽水镇荣林合作社,在八洞村建立了一个5亩地的怀集砂仁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专门用于开展砂仁本土品种及优选品种的实生苗与组培苗种植实验。
周良云教授、冯慧萍教授专家团队赴八洞村砂仁基地调研种苗长势
在育种一线,广药大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院教授周良云带队深耕,选育出一批高产优产的良种。同时,将实验室成熟的标准化育苗、精准授粉、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无缝对接到基地实践,为农户提供看得见、学得会的解决方案。
半年过去,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渐渐在泥土中生根发芽。八洞村林下基地内的砂仁幼苗长势旺盛,株苗成活率远超预期。
面对着一片郁郁葱葱、长势健壮的喜人景象,村民们的种植信心明显提升。目前,怀集县洽水镇的砂仁种植规模已从几百亩扩展至3000多亩,八洞村成为核心产区之一。
实际上,广药大与八洞村的结缘,从3年前便开始。“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帮扶的着力点。”药物分析专家、广药大药学院教授冯慧萍说。
2023年起,该校专家团队深入洽水镇八洞村等多个砂仁主产区开展产业现状调研,通过田间调研与历史考证相结合,形成了《怀集砂仁全产业链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对怀集砂仁进行全系统梳理,提出种质资源保护、高产抗逆品种选育、生态种植标准制定、采收加工技术升级以及大健康产品深度开发等“良方”。
专家团队赴洽水镇八洞村开展砂仁种植技术指导
如今,广药大还从后端发力,不断推动当地砂仁产业升级——开发“砂仁膏方”“和胃饮茶包”“砂仁甘露饮”等大健康产品,推动原料向终端消费品转型;助力打造怀集县中医院脾胃病专科,为砂仁临床应用及院内制剂开发提供专属平台……
一颗砂仁,正悄然变成助力乡村振兴的“金果子”。今年度八洞村的砂仁尚未完全采收,便已通过网络被预订一空,销售轨迹辐射至广州、北京等城市,并覆盖香港、澳门地区。
“以前愁卖不动,现在愁不够卖!”八洞村的种植户们纷纷感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种植技术培训、田间课堂、专家实地指导等活动,广药大推动村民从“靠经验种植”转向“靠技术致富”,还教会他们品牌理念与市场思维,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逐步成长起来。
周良云教授专家团队赴八洞村砂仁烘干厂调研传统烘干技术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三年来,八洞村砂仁年产量从2022年的15万斤达到2025年的24万斤,增幅达60%,全镇总产值超6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砂仁产业,已成为洽水镇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和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洽水镇常务副镇长林文杜说,大学不仅是技术的提供者,更是产业发展的陪伴者和推动者。广药大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校地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砂仁全产业链发展,让“怀药”名片更加闪亮。
南方+记者 陈伊纯
通讯员 姚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