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教龄“全身都是故事”!广州这位老师让学生迷上了数学课

南方+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在校园里,总有这样一群人,用知识为我们搭建探索世界的阶梯,用耐心为我们解答成长的困惑。近日,《省实周报》刊文《把数学讲成故事》和《王老师的数学课》两篇文章,对话数学领域的引路人——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初中部的王甫仕老师,听他分享教学中的暖心故事,解锁学习数学的实用技巧,一同走进这位良师的教育初心与热忱世界。

把数学讲成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王全身都是故事。”在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中,已经有30年执教经验的王甫仕老师正对着同学们侃侃而谈,而本来还对新数学老师还不熟悉的同学们此刻也因为这个新老师的风趣幽默,而激烈的鼓起掌来。

这是王老师之后每节数学课的常态。在王老师的课堂里,数学从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而是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逻辑规律。讲数学模型时,王老师会把每种情况的模型都画出来;而在讲数学题时,王老师又会用他自己的故事融入课堂讲解中来,以此激发同学们的数学兴趣。

王老师也对我们展现了殷切期望。在我们对他的采访中,问出第一个问题:您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王老师说道:“我执教这么多年来,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初中生不会学,同学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而到了高中的时候想学,又会发现自己学不会了,所以同学们应该早点自主学习,不到了高中才后悔。”

而又当我们问出第二个问题:如果您的学生想当一名老师,您有什么想对他说的?王老师又说道:“那他应该在平时上课时,多观察老师的教学方式,最后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好老师。”

相信以后,当同学们真有人成了老师,考上了好大学,也会一直铭记王老师。原来数学不是单纯的数字公式,而是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而王老师就是讲述故事的人。

王老师的数学课

“管住口,下一句是啥呀?”在八年级(6)班的数学课上,王老师边说边让同学们安静,他管纪律的方式从不是啥骂人,而是用简单的方式来管住大家的嘴巴。

这样的场景,在王老师30年的教学生涯里,早已是常态。他每教一个班就会有新的学案出来,他上课很幽默,讲的数学题也很能让我们懂,同学们都很喜欢他。讲“三角形”时,他怕学生记不住怎么做,就编了很多模型出来,让同学们记。

“教书三十年,没别的追求,就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听懂我的课,不害怕数学。”王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泛黄的备课本,每页都写满了不同的教学思路,旁边还备注着“这个例子学生可能觉得枯燥,下次换个更有趣的”。三十年时光流逝,他的眼角多了皱纹,板书的粉笔字却依旧有力,而那份“怕学生学不会”的初心,和让课堂充满笑声的坚持,始终没变。

同学们,原来我们亲爱的王老师已经有30 年的执教经验了,一开始对这位老师不熟悉的同学们,也因为这位新老师的幽默性格鼓起掌声。

在我们对“老王”的采访中,问了一个问题:“您在执教生涯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他说:“我执教这么多年来,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初中生不想学,同学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而到了高中想学又学不会,所以同学们应该早点自主学习,別到了高中才反悔。

课堂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听得入了神。王老师放下粉笔,语气诚恳:“数学是可以证明你聪明的学科,不要因为跟旁边的人讲话而让自己的数学蹭蹭往下掉,老师看着你的时候,不要像小偷一样,偷东西还让警察一直看着还偷,长大了想一想上课讲话是不是害了你。”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粉笔灰在光柱里轻轻飞舞,那一刻,整个教室都在安静的思考着,仿佛世界都停了下来。

本文来源 | 《省实周报》2025年9月15日第01期

采访 | 李禹霖

拍照 | 林琮轩

写稿 | 刘朱禧 赵的元 林琮轩

资料整理 | 廖炜锜

报纸编辑 | 林良烨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