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鸡蛋开启的“走心”教育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鸡蛋碎了,我好难过……”“我的鸡蛋完好无损,太不容易了!”在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四年级的教室里,一场持续一周的“护蛋行动”落下帷幕,孩子们的脸上满是真切的情绪。这并非普通的游戏,而是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的特殊作业:让学生随身携带生鸡蛋,像呵护生命一样守护它,以此体验“责任”与“付出”的重量。

随后《爸爸妈妈养育我》课堂展开。道德与法治学科组长金晓阳给学生们播放妈妈们的视频,当孩子们听到妈妈讲述怀孕时的不便与坚持,不少孩子说:“原来妈妈为了我付出了这么多。”

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从教师主导到家校社协同,宝玉直实验小学的思政教育已经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一枚鸡蛋、一节微课、一次行走,都是思政教育的一滴水珠,折射出学校“宝石文化·闪光教育”的光芒。正如宝玉直实验小学校长赖海虹所说:“我们要建智慧宝藏,育闪光学生。”

体验式教学

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小学思政课,不是说教的‘灌输’,而是体验的‘播种’,将真善美的种子埋进孩子的心田。”金晓阳这样定义她的教学理念。

她讲述了“一杯水”的比喻。语文课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通过语文课学习如何描述一杯水、欣赏一杯水。她认为道法课的核心是“价值引导与行为养成”,最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通过道法课学习到“谁会需要这杯水”“为什么需要水”“怎样正确取水用水”,并且懂得与大家分享水的快乐。

这种教学理念的改变源于对传统思政课的反思。过去,思政课往往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老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在金晓阳的记忆中,那时的课堂往往是老师在说,学生在听,“学生经常走神,摆弄自己的东西”。

宝玉直实验小学的思政教育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宝玉直实验小学的思政教育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现在,宝玉直实验小学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体验活动,让思政课变得生动而深刻。《爸爸妈妈养育我》一课就是典型例子。通过“护蛋行动”和母亲怀孕经历的分享,孩子们从体验中感受到父母之爱,从内心生发出感恩之情。

教学创新的背后,是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金晓阳坦言:“很多小学思政教师是班主任,又教语文,又教综合实践,又要上班队会。”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学校通过建立“教研工作坊”机制,让兼职思政教师也有专业发展的平台。

现如今,宝玉直实验小学每个年级都设有思政教育工作坊,由坊主带领每周开展教研活动。一年级聚焦幼儿园到小学衔接和规则教育,通过《大家排好队》这样的课程,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高年级则侧重红色教育和家国情怀培养。这种分层教研机制,确保了思政教育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行走式课堂

让红色基因“融”进来

思政教育不只发生在教室中。宝玉直实验小学开创了“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感悟。

“如果只是带到地方参观,就起不到教育作用。”赖海虹强调,“行走的思政课必须带有课程目标。”学校会精心设计每次外出活动,确保学生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有所收获。

宝玉直实验小学开创了“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宝玉直实验小学开创了“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今年暑假,金晓阳带学生到陈复烈士墓现场教学。她不是简单讲解历史事实,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名字中的“复”字有什么寓意?为什么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通过解读“复兴中华”的命名初衷,孩子们理解了父辈的家国情怀。陈复1907年生于广州,自幼受民主革命思想熏陶,18岁赴苏联留学并在这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归国后投身革命宣传事业,25岁英勇就义。

在教学过程中,她着重讲述陈复烈士的三个阶段:从小立志、求学积累、践行理想。当讲到陈复在求学期间,为接触底层民众而假扮黄包车夫宣传革命思想时,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这种具象化的故事,让理想信念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课程最后,学生在墓前诵读陈复父亲所作的《哭子复》。“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师。”父亲将儿子视为革命导师的诗句,让许多孩子潸然泪下。这节充满情感的微课后来被选入广州市思想政治理论课“三百”工作优秀案例。

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研学方式:低年级去红色景点打卡,高年级寻访身边共产党员,了解党员岗的服务。有的学生以家庭为单位,用“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几代人同游红色基地。

协同育人

让家校社力量“聚”起来

思政教育需打破教育“孤岛”,宝玉直实验小学通过“双师课堂”“家校社联动”,凝聚教师、家长、社会三方力量,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在“双师课堂”中,不同学科教师协同备课、共同执教。如《寻木棉精神 做革命传人》一课,道法老师从木棉英雄象征切入,讲述广州起义历史与英雄故事;音乐老师适时融入《龙的传人》等歌曲,以音乐升华情感,实现思政内容与学科元素的自然融合。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组成小组商定主题、筛选素材、设计环节,确保教学质量。

家长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学校通过“红茶书屋”推荐亲子共读红色书籍,组织家校共育活动;部分家长还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参与课程设计。

宝玉直实验小学获评首批广州市中小学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试点实验学校

宝玉直实验小学获评首批广州市中小学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试点实验学校

此外,学校还构建了“六大闪光德育课程模块”,涵盖思政、阅读、入学适应、双动、心理、家校社协同共育;建立“大中小三级教研机制”,大教研邀专家指导,中教研以教育集团为单位开展,小教研以年级工作坊为核心每周研讨;创新评价方式,采用开卷考查与实践作业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模式,推动思政教育系统化、高质量发展。

经过持续探索,宝玉直实验小学的思政教育创新结出丰硕成果。学校获评首批广州市中小学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试点实验学校,多个教学案例获市级一等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红色故事、身边事物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现在通过‘双师课堂’、行走的思政课等形式,学生对红色故事和身边人事物的关注持续时间更久了。”金晓阳说。

家长们也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一位家长表示,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孩子更加懂得感恩,更加关注国家大事,这种成长比考试分数更让人欣慰。

南方+记者 马瑞婕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彭正子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