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为庆祝中秋佳节,越秀区博物馆在五仙观成功举办“月满五仙·情系中华”贺中秋国风主题游园活动,融合国风、非遗、民俗体验等多种元素,让市民游客在羊城文化地标五仙古观,沉浸式感受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观新韵:沉浸式体验激活中华传统文化
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越秀区承载着广州深厚的历史文脉。五仙观作为广州建城传说“五羊传说”的现实载体,在此举办中秋游园活动别具意义。
当天下午游园会现场气氛热烈,折荷花灯、猜灯谜、仿绒花制作等传统民俗体验项目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参与,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值得注意的是,活动现场的仿绒花制作摊位人头攒动,一位身穿汉服的姑娘正在为市民游客讲述绒花的由来及仿绒花手工编织的步骤。她是来自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的资深志愿者。在她的带领下,活动参与者在逐渐掌握这一古老技艺的现代传承形式技巧后,纷纷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仿绒花作品,有的还创新融入现代元素,为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播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次广州之旅真是太难忘了!”来自河南的陈女士兴奋地表示,“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在中秋节这天来到五仙观游玩时正好遇上一场国风游园会,感觉特别圆满。这里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让我看到了广州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文化风景。”
夜游仙观:非遗灯彩点亮羊城文化地标
为进一步提升游览体验,让市民能全方位感受古观韵味,越秀区博物馆于10月5日至10月7日特别推出夜间延时开放服务,南粤先贤馆、五仙观头门及东侧庭院延时开放至晚上八点。
夜幕降临后,五仙观牌坊、头门、岭南第一楼、仙林苑等景点在灯光下绽放异彩,为市民呈现了一场古观夜景盛宴。
本次亮灯最大特色是以广式红木宫灯、非遗鱼灯为核心元素。广式红木宫灯起源于明代,是集木雕、绘画与玻璃工艺于一体的艺术珍品。其以雕刻着龙凤花鸟等吉祥纹样的红木为骨架,再装嵌以色彩绚丽的手绘玻璃画,尽显东方艺术的古雅秀气。非遗鱼灯以光塔街天就行广府鱼灯及自贡花灯为主,其中天就行鱼灯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体现了老广州中秋的浪漫。这些精美的非遗灯饰与“广州祖庙”的古建筑、岭南园林完美融合,营造出极具文化味与艺术感的节日氛围。
活动持续至10月7日晚,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夜游古观。
撰文:李嘉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