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天幕下,一湾椭圆形湖水如碧玉镶嵌,静静躺在东莞黄江镇田美社区的怀抱中。
砖红岭南民居环水而立,白玉栏杆绕湖蜿蜒,田美荔湖文化公园的招牌在阳光下焕发新彩,工人们正忙碌着最后的施工收尾阶段。
据了解,这是黄江田美社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田美荔湖文化公园,即将在十月底揭开面纱,为居民增添又一休闲新去处。
旧围新生
投入约两千万元改造
谁曾想,如今这满是岭南韵味的地方,早前还是与城市发展脱节的旧围片区?
田美社区位于黄江镇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居住人口超过2万,其旧围片区却曾是城市发展的“失落一角”,环境状况与周边格格不入。
“该旧围片区方圆2公里内,具有多个高规格住宅区、多个产业园区,以及三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文化建筑等资源,具备一定开发价值。”田美社区党支部书记曾杜华介绍。
为改善田美旧围的人居环境,黄江镇将其纳入“百千万工程”中,投入约2019万元,对约3.8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系统性升级。项目通过对47栋建筑外立面进行统一改造,鱼塘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等举措,全面提升人居环境,重塑社区内在的宜居底蕴。
“改造不仅提升了社区‘颜值’,更重要的是保留了我们的文化根脉。”一位当地居民站在修缮一新的龙田书室前,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
古法修旧
续写岭南文脉新篇
站在龙田书室外围望去,碧色琉璃瓦如波涛般层层叠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屋脊之上,鎏金走兽昂首跃立,尽显灵动;檐下之间,彩绘花鸟色彩鲜活,依旧生动如初。
这座道光年间的书院,至今已两百多年历史,曾在岁月中沉寂,如今又重获新生。“每一处修复都遵循古法,我们要让后人触摸到真实的历史。”田美社区工作人员曾沛林介绍。
不远处的永隆祖祠静默伫立,青砖灰瓦、飞檐翘角,诉说着田美旧围的悠悠往事。
这座始建年份已难考证的岭南传统宗祠,经过精心修复,其建筑特色得以完整保留,继续诉说着宗族血脉与文化传承的故事。
“改造绝非‘剃头式’翻新,我们寻找的是传统与现代的共生点,既要让老建筑‘活’起来,也要为居民留住乡愁。”田美社区工作人员曾沛林介绍。
宜居宜业宜游
“百千万工程”的黄江实践
福利大街两旁民房在保留原有结构的基础上,统一更换了仿古门窗。
如今,修缮后的民房,与永隆祖祠、龙田书室等古建筑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集群,使这片承载集体记忆的空间,焕新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黄江文旅新地标。
在葱郁绿植的掩映下,是总面积约19.1亩的田美荔湖文化公园。一方面,打造包含荔枝科普园、共享研学营地的舒适生态区,并配套林下停车场;另一方面,利用现有空间增设乡创微驿站与荔枝科普长廊,完美融合生态与人文体验。
曾沛林算了一笔清晰的“民生账”与“发展账”,旧围改造后,能显著改善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质,更能吸引四方游客,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鱼塘水清,古道焕新,茶馆飘香。田美社区的蝶变,正是“百千万工程”生动的实践。
它以“修旧如旧”的理念与古今交融的路径,贡献了让“乡愁有所寄,未来有所依”的田美方案,成为了黄江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样板。
在碧水、古祠、书声与荔香中,重生的田美社区“百千万工程”建设项目,正静静等待着与每一位来访者,诉说它的新旧故事。
撰文:官小群 戴双城
图片:官小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