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警示违规报备入校:根除“黄牛”,还要靠进一步开放

南方周末
+订阅

▲(视觉中国 / 图)

▲(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186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校园“黑导”“黄牛”现象恐怕本身不是问题的原因,而是社会大众的参观需求、大学校园的开放程度与校内教职工/学生利益之间博弈的结果。高校仍应进一步探索扩大开放、有序开放的管理办法,在各方利益中取得相应的平衡,让大学真正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增进公共利益。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王兢

责任编辑|辛省志


国庆中秋长假来临,清华大学宣布打击“黑导”“黄牛”,引发舆论关注。清华大学保卫处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安清华”9月29日发布《关于严禁违规报备、违规载客入校的警示通报》,通报四起校内人员参与“黑导”“黄牛”活动牟利的典型案例,称其行为严重扰乱校园秩序、影响校园安全,校方已联动公安机关对相关人员做出处理,其中两名教职工被警方行政拘留,两名学生被纪律处分,其中一人当年丧失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

纵观这四起案例,违规报备有之,违规载客亦有之,共同点是利用教职工或是学生的校内人员身份,帮助校外人员进入学校,通过“黑导”“黄牛”从中牟利。事实上,“北大清华被黄牛盯上”并非新闻,这是两所大学在2023年夏天重新对外开放之后就出现的事情。2023年7月《北京日报》曾报道,暑期到来之际,两所高校就成为黄牛党的猎场,有黄牛趁着“游客预约不上”的机会高价兜售“入场券”,也有黄牛贴出“一人一百元”的价格“带你进校”;甚至有黄牛“不讲武德”直接诈骗,收了钱跑路。

“黄牛党”出现的根源,是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大学之一,在家长与学子心目中享有特殊地位,其校园兼具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多重价值,社会大众进校参观研学的需求是相当庞大的。无数人想一睹朱自清笔下月光笼罩的荷塘、百多年前建成的二校门。尽管在目前实施预约入校参观系统,但远远不能满足外界旺盛的进校需求。根据清华入校预约规则,每个节假日仅开放6000个个人和家庭预约名额,工作日参观名额只有2000个。这些名额往往开放瞬间就被抢光,很多人反应根本抢不到,只能去买“黄牛票”。

原本,黄牛党的主战场集中在演唱会、体育比赛、游乐园等娱乐消费领域,但大学校园、博物馆近年来也成为黄牛党攻城略地的新地盘。2024年10月,同样实行“免费预约参观制”的南京博物馆也成了“黄牛党”的战场,有黄牛一个月就获利三十万元。同理,大学校园的特殊性,让校内教职工与学生在利益驱动之下,借助自身便利而选择与“黑导”“黄牛”合作,这都展示了经济学规律的威力。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黑导”“黄牛”现象还是应从经济学规律出发,铲除“黑导”“黄牛”的生存土壤。办法之一是增加预约名额,增加开放时段,乃至考虑向社会全面开放。比如,武汉大学在樱花季开放的赏樱名额是工作日2万人,休息日4万人。故宫场地不大,每日参观限额也有1.2万人。

大学开放,本来就是公立大学办学的应有之义。公立大学每年接受大量财政资助,是社会公器,也是公众的大学,而不只是“校内人员”的大学。适当扩大开放规模乃至完全开放,可以有效地增加入校参观的供给,尽量让每一个希望参观名校的人都能够得偿所愿。当然,一定会有人从“校园安全”“挤占学生资源”的角度来反对开放,但这完全可以通过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来实现,比如通过“流动式安保”“特定区域如食堂/实验室封闭”“黑名单制度”来加强管理。

扩大开放,当然会提高校园的管理成本,但这些成本可以通过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弥补。校方可以对入校参观者适当收费。这在国内并非没有先例。武汉大学就曾经在樱花季对入校游客收取赏樱花门票费。如果是旅行社、研学营、商学院这样的商业机构希望进入校园,校方还可以依照市场价格收取费用。收来的钱可以给保安、保洁或志愿者发加班费,进一步压缩“黑导”“黄牛”的套利空间,提升校内开放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大学扩大开放,或许也可以为校方的责任“解绑”。长期以来,“校园安全”问题确实是悬在高校管理层头上的一柄利剑,他们时刻担心着校内出现安全风险,让校方负上“无限责任”。如果大学扩大开放规模乃至全面开放的话,学校保卫部的责任或许就可以分出一部分给属地警方,重大案件或纠纷由属地公安机关来解决,加大校方开放校园的意愿。

总之,校园“黑导”“黄牛”现象恐怕本身不是问题的原因,而是社会大众的参观需求、大学校园的开放程度与校内教职工/学生利益之间博弈的结果。高校仍应进一步探索扩大开放、有序开放的管理办法,在各方利益中取得相应的平衡,让大学真正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增进公共利益。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叶永康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